1.拼死一搏的中华V9能否拯救整个中华呢?

2.2019股市回顾 | “熊”“牛”角逐

3.你知道吗?除了爱信国产车还用了这8个品牌的6AT变速器

4.取消考核,提供补贴,车企集体为经销商减负

5.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汽车为何成为自主品牌边缘品牌?

6.甲壳虫停产,情怀之选谁能替代?

力帆汽车国内无人问津_力帆汽车何去何从

价格虚高,这是很多消费者对纯电动车的抱怨,不少自主纯电动车比同配置燃油车价格高出5万元以上,部分车型甚至是燃油版最低不足5万元,纯电版起步价格超过15万元。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和国外一线品牌进入,电动车的价格正在走低,甚至有蓝海变红海的趋势。

盘点过去一年中国纯电动车市场,除了大众朗逸、宝来、高尔夫相继推出纯电车型之外,国产特斯拉Model?3也备受关注。今年一月初,特斯拉将中国造Model?3基础车价从35.58万元下调至32.38万元,扣除2.475万元的补贴,其实际售价已经跌破30万元且还享受免征购置税优惠。最低价格低至29.905万元的特斯拉Model?3竞争力如何,小猫带您简单了解下。

特斯拉Model?3于2016年发布,2017年正式下线,2019年落户中国上海国产。在外观设计上,国产Model?3与进口版车型的差别只是在车尾标识变为“特斯拉”。定位于中级车市场的Model?3整车造型很有立体感,前脸与传统燃油车有明显区别,取消“进气格栅”让它很有未来感,也是家族化设计。不规则LED大灯造型非常犀利,科技感很强且更节能。

车身侧面相比高一级别的Model?S更紧绷,复杂圆润的线条让它很有层次感,接近轿跑车式车顶线条配合短尾设计,勾勒出运动车的视觉效果,这也是年轻人喜欢的风格。隐藏式门把手不仅看起来很有档次,更重要的是降低风阻系数,提升车辆性能。

短小的车尾与整车风格同步,能依稀看见些Model?S的影子,后行李厢盖上沿略微上翘改善了空气动力学,且增加运动感。全LED尾灯造型独特且很有科技感,辨识度较高。

内饰设计上,Model?3用极简的设计风格,不仅取消了传统仪表盘,还只配备少量实体按键,驾驶者通过中控屏幕来读取车型信息和操作空调、系统。对于这种设计,虽然看起来很酷炫,但实际使用效果一般,不如传统样式设计更便于操作。除了中控台大屏之外,扁平化贯穿式空调出风口也是内饰的特色。中控台用大量软性材料覆盖,质感达到30万元级别车型应有水平。

方向盘用三幅式设计,粗壮且饱满,实际握感非常不错,配备多功能实体按键,能够对车辆的各项功能进行操作。奔驰品牌常用的电子怀挡设计在Model?3上出现,D挡时下压换挡杆可以开启ACC自适应巡航。

车身尺寸方面,特斯拉Model?3达到中级车水准,长宽高分别为4694mm、1850mm、1443mm,轴距2875mm;用短小车尾设计是它车长较短的原因,其轴距在中级车平均水平之上。从实际乘坐体验来看,身高1.8米的成年人落座前排,头部空间余量在一拳左右;落座后排,头部空间余量超过两指,腿部空间达到一拳,基本可以满足普通家庭对空间的需求。

行李厢方面,特斯拉Model?3后行李厢容积为425L,加上前行李厢,总容积为542L。从实际体验来看,后行李厢可以放下两个20英寸旅行箱,前行李厢可以放下一个20寸的旅行箱;能满足一家三口出游需求。

动力系统方面,国产特斯拉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最大功率175kw、最大扭矩375Nm,0~100km/h加速时间为5.6s,与它价格接近的荣威MARVEL?X全驱版的0~100km/h加速时间为4.8s。续航里程方面,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工信部续航里程为445公里,虽然不是同价位车型中最长的,但也基本可以满足需求。底盘设计方面,Model?3用前双叉臂式逊式独立、后多连杆式独立设计,整体调校风格追求运动化,悬架系统可以提供有效支撑,转向系统指向性也非常不错,达到30万元运动车型该有的水平。

配置方面,Model?3标准续航升级版的标配包括主/副驾驶座安全气囊、前排侧气囊、前/后排头部气囊、车道偏离预警系统、主动刹车、ESP车身稳定控制系统、胎压显示、前/后驻车雷达、360度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续航、不可开启天窗、远程启动、无钥匙启动、无钥匙进入、多功能真皮方向盘、主/副驾驶座电动调节、前排座椅加热、驾驶位电动座椅记忆、车联网、自适应LED大灯、外后视镜电动调节/加热/记忆/折叠、自动防炫目内外后视镜、分区自动空调、后排出风口等,达到同价位车型的最高水准。Autopilot?自动驾驶需要选装,价格为5.6万元,基于实用性、安全性、性价比的考虑,小猫并不建议您选择它。

作为纯电动车市场的明星品牌,特斯拉在中国市场认可度较高。据媒体公布的中国车市终端销量数据显示,官方售价43.99万元的进口Model?3,2019年销量为247辆,价格门槛下探至30万元以内的国产版车型,势必会受到更多消费者追捧。

小猫心蓝观点:

谁是特斯拉Model?3的直接竞争对手?小猫认为暂时没有,价位与它接近的轿车有宝马i3、力帆820EV,前者外观太过个性且实用性一般;后者在品牌形象、产品力方面相比特斯拉Model?3差距较大,基本无人问津。在30万元左右纯电动车市场,消费者可选车型还有荣威MARVEL?X和腾势X,续航里程长、实用性更出色是腾势X的卖点,且还有与奔驰合作打造的出身优势,但从之前车型市场表现来看,腾势的认可度要远远低于特斯拉。特斯拉Model?3是否值得出手?小猫认为若您购车预算在30万元左右且对行驶性能要求较高,它是个不错选择。

展望中国电动车市场走势,小猫认为随着特斯拉国产和日产、大众、别克、雪佛兰等国外品牌纷纷推出国产纯电动车型,一场自上而下的价格战即将打响。目前,续航445公里的特斯拉中级车Model?3只要不到30万元,续航410公里的雪佛兰畅巡低至16万元以内,大众宝来纯电售价13.68万元,雷诺e诺更是只要6.18万元,国外一线品牌已经全面出击中国纯电动车市场且价格不贵;在2020年,丰田也将正式进军中国纯电动车市场。

从产品本质上看,纯电动车与燃油车的差异仅仅是动力系统,口碑较好、认可度较高的一线品牌依然会受到消费者宠爱,平价入市的合资纯电动车势必会挤压自主纯电动车的生存空间,与燃油车市场如出一辙。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更低的车价,会让他们得到实惠,并不是坏事。随着国外一线品牌的全面进入,造车新势力的日子也会变得更艰难。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拼死一搏的中华V9能否拯救整个中华呢?

“*ST众泰再次发布公司关于重组的风险提示公告”。7月15日晚上,一个做汽车股的朋友给我发了这条信息。

从6月中旬开始,17日、24日到7月1日、8日、15日,众泰会每隔一周发布一次这样的预警公告。随着k线的大起大落,论坛、股票吧里充斥着各种论调、期待、绝望、奇思妙想——“妖股”不算,妖风却吹起来了。

如果说6月26日长城汽车新基地落户江西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只是一个隐藏的线索,毕竟很多人不知道这是汉腾汽车二期工厂的接管(不参与重组),那么6月30日众泰发布的《公司关于全资一级子公司被法院破产清算的公告》就是一个明确的“利空消息”,永康众泰破产清算意味着众泰没有翻身的机会。

只是股票吧还在叫嚣“杜畿收购”、“特斯拉接手”、“打击空头”。那些逃跑的人,尽管逃跑了,却还在守口如瓶。

山寨,自私,内斗当恶之花凋零,留给汽车行业的是一个黑暗的模式。

“不要等泰斯拉和杜畿”

对于即将破产的车企,国内往往有一种神奇的预期:新东家会接手,会重组,甚至会复活。力帆找到了枫叶,北汽印相重组为瑞祥,于是在永康众泰即将破产清算的背景下,这种期待也被投射到了众泰身上。

“有人要接手吗?”

“传言是特斯拉。”

这种说法来自一位前众泰工程师,理由是“特斯拉缺乏产能,众泰基地过剩”,就像马斯克宣布“正在考虑收购一家燃油车公司”一样。众泰总部前员工“潜在投资人来自上海”的说法似乎是一种印证。

5、6月份,“流口水杭州”的论坛里又出现了一种说法:“吉利和百度合资成立的杜畿汽车收购众泰汽车。它的总部会建在滨江、世纪城还是大江东?据说下个月官方会宣布收购众泰。”

一时间,关于“众泰能否复兴”的争论在投资人和粉丝中掀起波澜。事实上,如果仔细分析这两家涉案公司,收购众泰的可能性不大。

特斯拉是个喜欢四处游荡的角色。在国内项目落户上海之前,就与国内多个城市洽谈合作的可能性。但是,收购燃油车企业的字眼并不明确,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是如此。从戴姆勒和大众到马自达和比亚迪,它们都卷入了丑闻。至于“口水杭州”论坛里的说法,就更不真实了。既然杜畿汽车落户上海,如何考虑总部建在滨江、世纪城还是大江东?

现在众泰2019年亏损112亿,2020年亏损108亿,两年烧了230亿,净资产-44亿。对于特斯拉和杜畿来说,燃油车的产能不能直接使用,只有“土地和外壳才能值点钱”。但是,在土地和资质都不稀缺的背景下,谁愿意接手这44亿元的窟窿?

恢复众泰之死,以及投机取巧的R&D和设计,显然是一个广泛的共识。其实还有很多其他不亚于“山寨”的因素,进一步阻碍了“白衣骑士”拯救身患绝症的众泰。

相对于众所周知的“设计山寨”,乱七八糟的渠道是很多人看不到、刺在众泰背后的一把刀。一位2016年代理众泰的经销商向媒体透露,“众泰自取灭亡,与经销商二网打尽”。

据悉,众泰为二网网点提供超低代理价格,是因为有意与经销商直接抢夺二网网点。原众泰车型的客户属于价格敏感人群,导致原二网网点的上游经销商直接“断流”。对于众泰而言,虽然“甩卖”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通过价格控制二网,当大量原4S经销商纷纷倒闭,原二网网点转型为4S,但由于缺乏硬件、服务能力和OEM支持,车辆被压后只能低价出售。

为什么业界能看到众泰后期拼命强调自己的研发和设计,但品牌档次始终上不去?并不是刘会军等工程师或设计师不真的努力,而是众泰本身在价格策略和渠道战术上始终没有走出“短视”和“难以逃脱”的怪圈。就像“争二网”的行为,众泰确实压倒了经销商集团,但售后没有支持,市场价格混乱,后患无穷。

众泰在资金运用上的痼疾,也意味着接盘者面临更大的风险。如前所述,2019年亏损112亿元,2020年亏损108亿元,2020年末净资产-44亿元。钱都去哪了?

“前几年上市的时候,如果不拿钱在众泰小镇投资这个项目,现在就不会这样了。(数百亿巨亏)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钱去了中泰小镇项目。”原来众泰的故事和华晨的一样,都有黑色幽默。都是转身投资房地产,结果都是巨款,巨亏。

撕“两个众泰”

而消费者对众泰的印象,很可能“山寨之王”是最鲜明的标签。从模仿丰田大众奥迪的2008、T600到宝石泰,“卷尺部”的称号早已响彻业界。

但是,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员工的大企业,其形象绝不会只有一面。

与众泰基层员工和R&D部门打过交道的人,往往会给这群背“山寨黑锅”的人一个颇为意外的评价——接地气,靠谱。

无论是早前奇瑞A3的掌门人刘会军,还是后来从BAIC跳槽过来、履新90天的铁牛战略顾问,都给予了众泰基层员工很高的评价。2019年,他去众泰研究院调研,居然给了R&D一个“靠谱”的评价。

平心而论,众泰缺乏核心技术,品控存在短板是不争的事实,在消费升级的进化轨迹下,已经不符合市场需求。但是,缺乏积极的平台、积极的动力、积极的设计,就是缺乏高层的整体掌控。每张图纸的测绘和底层人员拧紧每颗螺栓就是另一回事了。

有众泰内部人士直接将矛头对准了众泰控股人——英任剑家族,包括徐媚儿、金哲勇等铁牛/众泰高层,都属于家族范畴。“英嘉没有好好考虑造车,只是为了盈利”,该人士气愤地说。“如果事情做完了,员工拿到了工资,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问题是车造不好,工人生计没了。"

甚至员工内部都有一种说法,这几年应家几百亿,去年拖欠的工资也不发,就是为了让上市公司买他们的资产。

众泰的账面数字确实可疑。2020年一季度报告期末,众泰汽车流动资产121.43亿元,流动负债121.75亿元,短期借款48.9亿元,应付票据14.32亿元,应付账款37.84亿元,其现金及等价物余额仅17.72亿元。

但考虑到众泰2016-2018年扣非净利润分别达到12.33亿元、11.36亿元和8亿元,资金的突然短缺很难解释。难怪众泰员工和部分经销商坚持认为,应家会把资金转到铁牛去炒房地产,变成私产。

2021年发布2020年全财报时,整个行业再次震惊——亏损108亿元,数百亿美元的巨亏,在中国汽车史上前所未有。到2020年底,众泰的净资产为-44亿元,已经资不抵债。

不出意外,众泰管理层很快澄清现金流困难是因为融资环境恶化。然而,这些年积攒的真金白银去了哪里?更重要的是,2019年,在的主导下,众泰筹集了30亿元作为救命钱,优先支付拖欠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基地开始复产。

更难以解释的是,众泰巨额资金去向不明,实际成效却微乎其微——事实上,只有上一篇文章中的“众泰小镇”和通过铁牛退出才是真正的答案。

2016年,众泰规划的R&D大厦一直无果,30亿保命钱据说是为了推动基地复产,上新车。用内部员工的话说,“我们一直在搪塞说我们的试制车下线了,其实什么都没有”。

作为众泰汽车的大股东,铁牛集团有限公司也处境不妙。根据企业搜索APP的数据,它有175个自身风险和1548个关联风险。该公司董事长应任剑也因公司未履行法定义务,在2019年至2020年期间三次被限制高消费。

供应商拖欠了备件的货款,然后开始断供。明知道不能恢复生产,让经销商先赚钱,众泰被一堆经销商视为欺诈。

最致命的是,两个众泰的已经到了极致。2019年,众泰高管呼吁员工(主要是高收入管理层和中层)捐款拯救公司。结果不仅复产、推新车无人问津,所有员工工资一次次拖欠,让觉得上当的员工和管理人员打出横幅要求任剑还钱。

当家庭有了清算的倾向,这些员工、供应商、经销商害怕他们应该拿回的钱变得更加遥远。

2019年,英任剑一家没有出现在全国和浙江富豪榜上,但他们并不是众泰这场闹剧的真正输家。那些评价可靠的众泰员工是。

深色模板

中国的汽车正在经历一场大洗牌。这一波,我们三年前就预料到的,现在正好应验了。

谁会倒下?缺乏诚意和实力的弱势车企。众泰是最典型的“黑典型”之一:R&D缺乏积极性和自主性,盲目模仿;逐利的眼神,同室操戈;营销之剑在斜,竭泽而渔;整个体制未能树立正确健康的导向,在饮鸩止渴的道路上狂奔。

淘汰赛已经开始了。

回顾近年来自主车企全阵营的评价,“差异化”应该是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自然,合资车企也在分化。比如击败上汽大众登顶的一汽大众,退出的长安标致雪铁龙和长安铃木,命运相同。

当预测需要量化数字支撑时,我们习惯用表格来猜测。汽车是追求规模的制造业分支。就工业常识而言,一个非“小众豪华品牌”的车企,如果不能做到年销量10万辆以上,长期来看很难有生存保障;一般今年上半年贡献全年销量的45%左右,考虑到疫情有一定影响,基本上今年上半年3.5万辆可以算是及格线分水岭。

以2021年上半年乘用车企业销量排名为分析对象,共统计了93家车企,刚刚迈入3.5万辆门槛的一汽奔腾排名第33位。那么,剩下的60家车企中,除了小鹏、正在崛起的新能源车企Ideality(小鹏的另一部分销量计入贴牌海马)、销售高端MPV的福建奔驰,还有50多家车企未能跨过那条警戒线。

2021年上半年销量排名,因为知识产权没有给出完整的榜单

或许是“众泰魔咒”的巧合。从第71名开始,汉腾半年销量跌破1000辆。众泰、华泰为首的14家车企销量完全为零。先不说李书福和肖勇预言的“最后只会有5-10家车企”。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车企濒临悬崖,这并不为过。

在工信部备案的汽车生产企业名称中,2015年的数量为171家。虽然统计方法和乘用车联合会有差异,但双环、美亚、黄海等名字的淡出,也意味着新生力量完成加入名单后,乘用车名字总数开始萎缩。华泰、猎豹、众泰等。已经上了死亡名单,而力帆已经被吉利枫叶重组,名存实亡。2018-2021年,大量新能源车企的出现,阻止了乘用车榜单的大幅减少。但一旦这些车企开始走双环乃至众泰的老路,最终“方舟席位”总数也不会太多。

无论是困境企业引入白衣骑士、金主,还是新能源车企的又一次野蛮生长,都无法阻止“众泰的黄昏”一次次上演。最终,夜幕降临在那个曾经美丽、狡猾、灵活的企业身上。

当众泰们相继死亡的时候,整个行业实际上被清理干净了。只有进化的痛苦落在个人身上,中国汽车的格局如何才能把血淋淋的代价降到最低?经过这一波燃油车企的倒闭潮,恐怕该轮到新能源车企好好思考了。

百万购车补贴

2019股市回顾 | “熊”“牛”角逐

中华汽车是华晨汽车集团的子品牌,属于华晨集团,中华中高档自主汽车品牌,现在发展很不顺利,旗下拥有轿车、SUV两大系列十余款车型,作为中华汽车的母公司,华晨汽车集团却到了破产的边缘,据公开资料显示,沈阳中级人民法院20日裁定受理债权人对华晨汽车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标志着这家车企正式进入破产重整程序,裁定理由为华晨集团存在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的情形,具备企业破产法规定的破产原因,但同时集团具有挽救挽救的价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华晨汽车集团能够生存这么久,主要还是依靠跟宝马合资,不过随着宝马跟长城合作,华晨汽车通过自身品牌力度去发展,路程会更加困难,既然母公司都要快要破产,那么中华汽车还能生存下来吗?有人就会在拼死一搏的中华V9能否拯救整个中华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想一款单一车型想拯救濒临破产边缘的品牌,那么也是很困难,尤其是现在,对于中华V9这款车,它都还没有上市,我想更大可能,这款车将不会上市。

一个汽车企业是否能够生存,前期主要靠融资,后期主要靠销量,中华汽车成立时间已久,人们对于它技术的了解,可以说是非常情况,从产品来看,中华V7也是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在销量数据榜上面,中华V7月份是卖出17辆车,十月份是卖出40辆车,以十月份中华V7的销量数据,它是占据整个中华品牌5.6%的份额,这样就可以得出中华品牌在整个十月份里面,它是卖出715辆车左右,一个品牌单月销量仅700多辆,想必市场已经做不了决定,想再次被救活,这个可能性还是极低。

在今年初,中华品牌就准备推出四款车型,其中就有包含中大型SUV的中华V9,这款车在动力上面是搭载1.8T涡轮增压发动机,本来是中华品牌的旗舰SUV,但是直到现在,中华V9依然没有上市,从上市的消息到谍照被发出,然后到现在11月末,中华V9还是没有正式浮出水面。通过观察中华汽车母公司华晨汽车集团的情况,大致可以判断,中华V9基本上是不会再上市,所以还没有搏,中华汽车就已经垮台。国产汽车通过野蛮生长,现在已经到洗牌的地步,没有及时跟上发展的汽车企业,最终会被淘汰,其实除了华晨汽车濒临破产外,长丰猎豹、力帆等品牌,它们都已经在破产的边缘。

你知道吗?除了爱信国产车还用了这8个品牌的6AT变速器

随着2020年迎面而来,2019年也逐渐封存在过往的痕迹里。在过去一年,车股跟着大盘上下波动,有的令人欣喜不已,有的令人唏嘘感慨。

2019年5月3日恒生指数开盘金额为29,818.480港元,收盘价为30,0081.550港元,涨幅0.46%。而5月6日当天一开盘,股价暴跌至29,342.38港元,收盘价位29,209.82港元,下跌871.73点,跌幅2.9%。到6月4日,股市开盘价已为26994.08港元,收盘时为26761.52港元,一个月内跌幅高至8.8%。不仅恒生指数暴跌,道琼斯、上证指数、深圳成指纷纷在5月一路下跌。

其中,汽车作为股市的一个板块,跟2019年度的股市走势保持大体一致,2019年4月底是汽车股市的一个高峰,进入5月份,汽车板块追随整体股市,跌跌不休,而造成全球股市暴跌的主要原因——特朗普。

2019年5月5日,特朗普公开发表言论称,决定从5月10日开始,对中国价值2000亿美元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到25%,这不是美国第一次这样做。时间仅往前推半年,即2018年12月初,中美双方***达成共识,美国停止原定于2019年1月1日将2,000亿美元的进口中国产品关税由10%上调至25%的措施,维持10%税率不变。当然,往后看,特朗普也是反反复复增加关税和取消关税,把双子座的特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除了中美贸易战对汽车板块有着较大影响外,车市本身对汽车股市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今天,“周评车股”将从新能源和传统车企两个维度,回顾2019年度中表现突出和跌幅较大的车企。

新能源:独角兽VS追逐者

在新能源领域,有一个特别的存在,它虽不造车,但很多在新能源领域布局的车企都与它在电池方面有合作——宁德时代。过去一年,宁德时代在前11个月表现较为低迷,起伏不大,多数时间都处于下跌状态,6月14日进入全年股市最低点,为63.86元/股。11月以来,宁德时代一改往昔状态,攻势十足,一路疯涨不断。从2019年11月4日开盘69.6元/股,到12月31日106.4元/股的收盘价,两个月每股涨了近40元,可谓是风头正劲,这与2019年11月、1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回到政策退坡以前的水平有关,分别为9.5万辆和16.3万辆。2019年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断崖式下跌至8万辆,随后三个月都保持在8万辆左右。最新消息,2020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不再进一步退坡。

除此之外,宁德时代能够在后厚积薄发,与它自身成绩有关。刚刚过去的2019年,宁德时代实现装机电量约32GWh,同比增长37%。配套国内车企达到120家,市场占比51.76%。宁德时代成为2019年动力电池装机排名的TOP?1。不仅如此,宁德时代仅用了7年的时间就成为了独角兽企业,估值从0到超过1300亿人民币,只花了6年的时间。

另外,宁德时代已与多个车企达成合作,包括宝马、本田、现代、丰田、沃尔沃、大众、吉利等在内的众多车企,陆续签订了动力电池供应协议。现在宁德时代不仅仅是一家做动力电池的公司,而是在产业链上下游基本上都有布局。与众多王者有着深度合作的宁德时代,在未来的表现,可期。

宁德时代疯涨已经让人出乎意料,但特斯拉在股市的表现只能用“窜天猴”来形容,同时,它也是唯一一个独角兽车企。

2019年,特斯拉在6月3日单股跌到全年最低,为176.99美元。此后四个月,特斯拉股票缓慢上升,从2019年10月21日开始,特斯拉的股票可谓是芝麻开花节节高,进入2020年更是一路高歌猛进,一度达到547.41美元/股。三个月的时间,特斯拉上涨超过100%,股价从400美元冲到500美元,只用了20天,而且上涨仍在继续。

目前特斯拉总市值930亿美元左右,与千亿市值只有70亿美元的距离。另外,特斯拉已经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值钱的汽车公司,目前其市值超过通用和福特汽车两家的总和。

对此感到最开心的当属特斯拉的CEO马斯克。根据特斯拉董事会2018年初通过的一份针对马斯克的薪酬激励——如果特斯拉市值能够站上1000亿美元,并维持一段时间,马斯克将获得10亿美元的股票奖励。好像此奖励不远了,10亿美元的股票奖励正在向马斯克招手。

面对特斯拉的蒸蒸日上,不知同作为新能源车企的蔚来与北汽蓝谷(北汽新能源上市公司)心理有何感想?面对去年以来每况愈下的股市,蔚来与北汽蓝谷可能更多的是焦虑与憧憬。

蔚来自2018年9月12日以6.26美元/股作为开盘报价以来,尤其是进入2019年后,蔚来鲜有时日股价超过6美元,尤其是2019年3月份以后,蔚来股价一路狂跌,最低时每股只有1.19美元,大多时候蔚来股价在3美元徘徊。不过从12月30日以后,蔚来股价开始回暖,从当天开盘价2.92美元,一度涨到近10个月以来最高点4.87美元,收盘价为3.83美元,涨幅高至58.26%。

另外,近日有消息称,吉利、广汽、上汽正在竞购蔚来,不管消息是否属实,就目前来说,蔚来至少不再无人问津,创办5年来,蔚来的商业价值正逐步得到资本认可。进入2020年,蔚来的股价日渐走高,也可以看出,资本市场目前对于蔚来的状态还是很有信心。

北汽蓝谷作为中国A股“新能源整车第一股”,命运也是很忐忑。2018年9月27日上市后,开盘价14.66元,低开2.59%,开盘两分钟后以13.19元的价格迅速跌停,至今北汽蓝谷单股股价没有超过上市开盘价,最高时在2019年4月19日,为12.21元。最近三个月,北汽蓝谷单股股价维持在6元左右,不过背后有北汽集团撑腰的它,短期时间内可以不用担心生存资本,毕竟北汽到2025年在全国全面停售燃油车,彻底转向新能源汽车。

传统车企:佛系增长VS被*ST

相较新能源领域股市如过山车般的刺激,传统车股则显得异常佛系,当然,这与传统车企相对成熟有关,毕竟自汽车发明以来,传统车企已有百岁高龄,早已过了像刚进入青春期的新能源跌撞阶段。从近日乘联会发布的2019年销量数据来看,广汽集团在众多传统车企中表现较好。2019年全年狭义乘用车批售销量为2110.69万辆,同比下滑9.2%,这也印证了2019年年初很多专家预测“2019年将是中国车市最糟糕的一年”这一论断。在此背景下,广汽集团去年全年累计销售汽车206.22万辆,同比下降近4%,跑赢大盘。

这主要得益于“双田”在过去一年的良好表现。其中,广汽本田累计销量为77.09万辆,同比增长3.98%;广汽丰田累计销量为68.2万辆,同比增长17.59%,“双田”合计销量占据该集团总销量七成。

广汽新能源表现更为抢眼,2019年累计销量为42,003辆,同比劲增110.6%。其中,Aion?S自去年6月份以来,销量连续上涨,最高在12月达到8,460辆,跻身17万级纯电动车销量第一名。此外,根据规划,2020年广汽新能源将推出A18、A20两款全新车型,有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这样一来,在汽车行业新能源发展趋势下,广汽集团未来能给资本市场看到更多投资动力。

广汽集团在汽车市场的稳定发挥以及战略的正确规划与执行,投射到股市就表现为除去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外的5月份,下半年的持续回暖。2019年1月2日,广汽集团开盘价为8.926港元/股,最低为5月24日的6.606港元,而到12月31日收盘价则为9.7港元,已比年初时高近1个点。随着广汽集团的良好势头,进入到2020年,其股价呈螺旋式上升,一度突破10港元至10.14港元/股。接下来的一年,在“双田”及新能源的强势助攻下,广汽集团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值得期待。

在资本市场另一个表现较为亮眼的则是吉利汽车。自2019年4月18日最高单股18.79港元暴跌至5月底的12.11港元后,6月~8月持续下跌,从吉利这三个月的销量表现就可见一斑,分别为90,309辆、90,875辆和91,375辆,除去2月份销量受季节性影响外,吉利汽车全年就只有这三个月销量没有破10万辆。相比过去三年都处于稳定增长的同期,吉利在2019年此阶段有下滑现象实数异常。

不难理解,吉利针对2019年严酷的车市环境进行了自我调整。去年年初,吉利为自己顶下151万辆的销量目标,但在寒冬的侵袭下,年中吉利及时踩下刹车,将目标调至136万辆。

虽然刚好完成136万辆的年销目标,同比也下跌9.3%,与大盘保持一致,但是2019年的吉利以更加高价值的产品为主,在不断满足市场高端化、个性化、智能化的需求下,向高品质车企形象努力转型。也因此,吉利汽车在去年8月中旬后,股价缓慢回升,到年底已回到15元左右。2020年,吉利汽车的销量目标为141万辆,增长预期为4%。

当然,有成绩好的车企也就有表现差的车企,*ST海马和力帆股份无疑是2019年最惨的玩家之二,两家公司的汽车销量齐齐降至3万辆之下,市场存在感已降至冰点。如果非要在二者之间选择一个更惨的,肯定是加了“*ST”前缀的海马。

作为连续两年毁损,被进行退市风险警示的海马,为了保壳不被退市,选择卖房产、卖子公司作为缓冲,作为全年都呈下降趋势的海马,自2019年11月开始变卖家产自救后,股价有明显回升,一度从6月的最低点1.63元上升至年末的2元,这是海马汽车去年第三次卖房保壳。

去年全年,海马累计销售汽车2.95万辆,同比下滑56.41%,其中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一年卖了2046辆,同比下滑90.91%,9月之后停产;SUV还是公司主力,卖出2.56万辆,同比下滑38.15%。MPV车型全年停产,791辆的销量为2018年库存货。另外,据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ST海马归母净利润亏损2.01亿元。海马能卖的都卖了,未来怎么走,全靠天意。

当然,力帆也好不到哪里去。2019年全年,力帆销售传统乘用车2.54万辆,同比下滑75.52%,新能源汽车全年下滑69.49%至3091辆。2019前三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26.3亿元,同比下滑2064.56%,全年巨亏已几成定局,表现在资本市场就是股价日落千丈。

受车市大盘影响,2019年1月~4月力帆股份呈上涨趋势,到4月26日达到最高点9.65元,随后急转直下,一路绿到底,目前单股价格在3元左右。力帆虽然在汽车市场溃不成军,好在其传统优势摩托车产业的基本面还在。

2019年的车市显然是残酷的,就像遇上了难度系数很高的高考,即便考完一片哀嚎,但总有人站在最高处接受仰望。车市寒冬,行业洗牌加速,未来汽车行业将进入持续调整期,市场进一步向头部集中,强者愈强,中小玩家将在这波寒流中摧枯拉朽。

甘芳利/文

-END-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取消考核,提供补贴,车企集体为经销商减负

在国内,如果一台车搭载爱信6AT变速器,那么国内的媒体甚至不需要去试驾,直接就可以写出一篇表现平顺、毫无顿挫地试驾新闻稿,由此可见爱信6AT在国内地位。但是我们抛开主观印象不谈,直接找来几台搭载不同6AT变速器的车型,大家真的能分辨出来哪台搭载的是爱信变速器吗?其实6AT变速器有很多个品牌,即便是国产车搭载的就有8种之多它们的表现各有千秋,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除了爱信国产车还用了哪些品牌的6AT变速器。

埃孚6AT变速器

埃孚是第一个研发乘用车6AT的厂家,他们的6AT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从产品,其6HP系列6AT经历了2代,2000-2007年为第一代,2007年以后发展了第二代,是第一个用莱佩莱捷行星机构的6AT,应用了油缸动态压力均衡,抵消离心压力,取消单向离合器等技术。该6AT揭开了乘用车自动变速箱的多挡化进程,同时也奠定了莱佩莱捷机构在6AT的重要地位。

但国产车型搭载这台变速器的并不多,主要原因是与爱信这种明星产品并没有拉开品质和价格的差距,但是爱信营销大获成功,所以埃孚也并没有在6速变速器做更多的功课而是向上拓展8AT、9AT变速器,形成了与爱信的差异化。

双林6AT变速器

双林6AT变速器最早的原型是澳大利亚DSI?6AT变速器,后来被吉利收购并进行了再研发,很早就被装在了当时旗下的全球鹰和帝豪等一系列车型上,包括博瑞、博越使用的都是用的这台6AT变速箱。这台变速箱虽然是澳大利亚人研发的,但也可以说是最早的自产6AT变速器。

而这台变速箱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吧,因为毕竟是DSI?很早年的产品,吉利本身又没有能力做更优秀的改进,以往老式AT变速箱油耗高的特性被这台变速器很好地继承下来,现在吉利已经把DSI的61%股权出售给了双林集团,由此可见,李书福对这台变速器的表现不太满意。

现在双林6AT除了给吉利提供部分AT变速器以外还会为其它一些产量小的车企。而大部分吉利汽车已经选择去搭载双离合变速器了。

现代派沃泰6AT变速器

韩国车虽然一直都不是世界一流水准,但车辆的三大件都是自己独立开发,就这方面来说,全世界能够做到这点的车企真的是屈指可数。很多人也不了解现代这个汽车品牌,甚至没听过派沃泰这个变速器品牌,但其实派沃泰6AT变速器是不次于爱信6AT的存在,就是因为产品宣传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韩系车对派沃泰6AT变速器还是情有独钟的,像索纳塔、名图、伊兰特,K3、K4、K5等车型,都可以看到6AT变速器的影子。与搭载双离合器的韩系车相比,搭载AT变速器的车型耐久性好、稳定性高,挡位更清晰,换挡也平顺。

而在自主品牌方面,长城、比亚迪等车企也在使用现代6AT变速器,但韩系车的6AT变速器是根据韩系车自己的路况调教开发的,加上匹配自己的发动机,所以在硬件匹配度上,自主品牌车型搭载派沃泰6AT变速器几乎不能达到韩系车型一样的匹配度。同时自己在软件标定方面缺乏相关经验,所以最终呈现出的表现与韩系车型有一定差距。

邦志6AT变速器

邦志变速箱来自法国。2012年,比利时PUNCH集团收购了通用汽车自动变速箱位于法国的斯特拉斯堡工厂,并将其更名为PUNCH?Powerglide,中文名就是邦志传动。

邦志在国内的主要产品一款纵置平台的6AT变速器,目前国内市场配套这款变速器的车型不多。最早匹配邦志6AT变速器的是上汽大通D90,但随着D90改款后,变速器换成了埃孚的8AT。

近些年,邦志的6AT变速器一直都搭载在皮卡车型。一款是江西五十铃的铃拓,提供2.5T柴油发动机匹配邦志6AT的自动挡车型。另一款是长安凯程F70,它的自动挡车型将搭载三菱2.4T发动机+邦志6AT的动力总成,目前还未上市。此外,还有一款很小众的中兴2019款大领主皮卡,其柴油自动挡车型也是邦志6AT变速器,但目前似乎已经停产。

除了上述车型外,搭载邦志6AT的非常罕见。邦志的6AT变速器在国内市场主要还是皮卡车型搭载,帮助一些10万元出头的皮卡车型推出了自动挡,丰富市场。

蓝黛6AT变速器

重庆蓝黛动力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前身重庆市蓝黛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5月8日,公司主营业务是乘用车变速器齿轮及壳体等零部件、变速器总成、摩托车主副轴组件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说得简单点就是给汽车、摩托车企业提供零部件。在业内算是大家都听过但是名气不高的一家企业,曾经给吉利汽车、奇瑞汽车、力帆股份、众泰汽车都提供过零部件,同时还是一家国内的上市公司。

但其6AT产品还并没有准确消息确定搭载了哪款车型,所以目前还不能确认它的产品特点,不过蓝黛6AT据说会有三个系列,其中95%轴系、离合器、液压系统、零部件共用,在生产和搭载方面兼容性更高,另外核心零部件如液压控制系统、行星传动系统等兼容8AT及P2混合构架,便于拓展。不过这台6AT能不能顺利推向市场现在还不确定,产品力如何还是要稍后再说。

万里扬6AT变速器

万里扬的6AT变速器状态与蓝黛6AT相似,都属于只闻其声未见其形的状态。不过万里扬的优势在于已经在自动变速箱领域摸爬滚打多年,有相当丰富的自动变速箱研发经验。但自动变速器不是研发出来就能销售出去的,尤其是AT变速器,上市就要面对爱信这种世界级竞争对手。你的产品不能比爱信差,并且价格要比爱信低,消费者才愿意考虑购买这样的产品,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国内AT变速箱领域上一直难有进展。

值得一提的是,此台6AT自动变速箱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设计、零件开发,再到样机试制成功,只用了短短的268天。这未免有点过于匆忙,可能是万里扬本身也只是把这台6AT当做一台练兵机器来看待。

华泰6AT变速器

一提到华泰汽车很多人都不知道,就更不知道华泰汽车也有一台6AT变速器了。早在2014年华泰汽车就有了自己的六速自动变速器代号为6FA38,华泰6AT变速器技术源自世界主流变速器生产厂商德国ZF(埃孚集团),从2006年起,华泰汽车便与德国ZF公司展开密切的技术合作,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及再创新,最终成功研制出自己的6AT变速器。不过随着华泰汽车的衰落,华泰的6AT也渐渐变得无人问津,最终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中。

东安汽发6AT变速器

东安汽发(DAE)6AT变速器可能是在业内名气最大的国产6AT变速器了,在产品力上也完全可以达到世界一线水平,如果说国内要拿出一台AT变速器来跟爱信掰掰手腕,那也只能是这台变速器,而这台6AT变速器也是国内首台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也正是由于东安汽发的产品实力,一向高冷的爱信立即作出反应,在同一天内与国内两家整车企业联手,共同出资成立日资为主的合资企业,在华生产6速自动变速器(AT)以及相关零配件,以打压自主品牌变速器,在汽车权利也是闹得沸沸扬扬。

这台在2017年才上市6AT变速器,自然是集合了众家之所长,保持更小机身的同时使用超长行程变矩器,线性比例电磁阀,低拖曳摩擦技术,克服了传统AT变速器传动效率低,油耗高的毛病。更难能可贵的是,东安汽发这台6AT变速箱是完全根据自主品牌发动机针对性设计的,同时还提供全套的软件标定服务,软硬件结合的方式直接就使得最终的产品表现优于那些只买了爱信硬件产品的车型,形成了弯道超车。

小结

作为传动机构,变速箱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行驶性能及舒适性,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一辆车在其它方面都很优秀,而唯独变速箱很差劲,那么,这款车一定称不上是一辆好车。对于国内复杂的道路环境,AT变速器的强适应能力无疑是最好的选择,6AT又是其中的中流砥柱,它决定了一般家用车的行驶品质。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爱信成为了最优的选择,希望看过本篇文章后,大家可以对变速器有更多的了解,眼光不局限于某一个单一品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汽车为何成为自主品牌边缘品牌?

“疫情笼罩下的车市,预计今年1、2月份受疫情影响,车市下滑的幅度可能在20%以上。”?全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2月4日在接受试驾报告访时表示。

在疫情持续影响下,众多车企宣布延迟复工,各大汽车经销商也处于暂停营业状态,整车上下游产业链备受考验。

目前,包括一汽大众奥迪、捷豹路虎、东风日产、长城、广汽、比亚迪等车企在内,均宣布针对经销商推出不设业绩目标、放宽考核等多种支持手段。此外,针对部分车主不能随意外出和车辆保修服务届时到期等问题,车企也推出了免费上门取送车、延保等援助举措。

2月6日,多家车企负责人向试驾报告表示,疫情蔓延之下,帮助经销商和员工减负是车企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困难时刻汽车人更应该互帮互助。

汽车经销商陷经营困境

疫情影响下,消费行业首当其冲。原本准备迎来春节后第一波购车潮的各大汽车经销商,却遭遇“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同时,汽车行业几乎开启休眠状态,所有的经销商企业都被迫延迟复工。

目前,国内几家大型经销商集团,如广汇汽车、永达汽车、恒信汽车等均发布了暂停营业公告;各城市的车企4S店、车行等也都纷纷暂停启市。

“门店还未开始营业,从业绩上说,我们确实受到不小压力。”2月6日,广州黄埔一家东风日产4S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试驾报告,“不过,这种特殊时候,车企往往也不能按照之前的标准来要求。”

业绩不能达标,经销商无法完成车企定下的销量任务,这对企业和销售人员都是不小的打击。

按照以往的开工时间,各大车行和汽车4S店都会在大年初四后就安排少量员工开始正常营业。即便是在短暂休息的大年初二、初三,一线销售人员也会时刻保持手机畅通,以备有消费者前来咨询看车、买车事宜。

上述4S店工作人员告诉试驾报告,据他了解,所有同行都没有正常开工,复工时间其实也延迟了两次,不知道还会不会再往后推迟。

对于汽车经销商来说,不能正常营业就没有客流和销售收入。此外,租金、员工薪酬、汽车维护、银行的融资等多项支出,都意味着他们将受到巨大的资金周转压力。

据了解,目前全国各地大部分复工时间已相继推迟至2月9号以后。“感觉这个疫情到了控制的关键期,人员管控会更严格,2月10号应该也没法正常启市。”2月7日,在广州海珠区经营者一家小型车行的老板刘先生向试驾报告表示。

刘先生还提到,有的行业抗风险能力高,这也得看具体受什么因素影响,“汽车行业是支柱,但疫情这种特殊性就在于让消费者出不了门。我们作为行业前端的销售环节,整车企业或许还能多抗几个月,我们就不行了,资金运转周期其实很短。”

数据统计,目前国内有超过2万家汽车4S店和经销商,业内人士分析,即便很快恢复正常营业,消费者的购车欲望依然会受到疫情的决定性影响。

车企后续产销安排暂不明确

经销商经营危机的爆发,只是国内汽车行业汽车受疫情影响的一个缩影。

鼠年伊始,在疫情蔓延下,包括整车、汽车零部件等产业上下游企业都面临诸多困境。车市延迟消费、企业推迟复工,不少零部件企业也被曝出断货压力,包括国外整车企业等都受到波及。

作为全球汽车产业链中重要一环,国内汽车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

在现阶段下,国外不少汽车制造企业,如大众、宝马、福特、通用等,都将不同程度遭受来自国内汽车产业短暂停歇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2月4日,韩国现代汽车对外宣布,由于受到疫情影响导致零部件供应中断,不得不暂停旗下相关车型的生产工作。

据试驾报告了解,目前各大车企要想完全恢复以往的正常工作状态还为时尚早。一名不愿具名的车企工作人员就对试驾报告表示,现在都是线上坐班,不过这种上班方式,工作效率和流程方面都有待提高。

此外,包括华晨宝马、威马等车企已经宣布,迟期到2月17日恢复汽车生产。

同时,由于疫情的特殊性,企业即使在复工之后,依然受到物流、生产、交付等多环节不能如期完成目标,从而引发对整个供应链的不利影响等。

2月4日,长安汽车对试驾报告表示,在复业复工方面,受疫情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包括基地生产、供应链、产能发挥乃至物流交付等每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生产造成影响。

除长安汽车以外,力帆、江淮、海马、众泰等均对试驾报告称,后续产销安排暂不确定。

车企助力经销商抗“疫”

在汽车行业都备受考验的时刻,拥有产业链中较强抗风险能力的整车企业纷纷推出相关举措,对处在困境中的经销商和合作伙伴施以援手。

据试驾报告访多家车企人士以及梳理其它公开报道,已有多家车企对外宣布,针对经销商推出不设业绩目标、放宽考核等多种支持手段。?

试驾报告了解到,包括一汽大众奥迪、捷豹路虎、东风日产等合资车企,还有长城、广汽、比亚迪等国内自主车企,都推出了各种针对经销商的“减负”措施。

继2月2日沃尔沃汽车率先表示,为经销商放宽业绩考核,并且不设定2月份销售目标后,上汽大众、比亚迪、广汽传祺、捷豹路虎等多家车企也跟进了该项举措。

此外,长安福特、一汽奔腾等还为经销商在金融、融资方面提供支持;东风日产、北京现代转而开展线上营销活动,帮助经销商减轻销量压力;比亚迪则是对两个月的部分项目免去考核,并在运输物流方面叠加补贴等。

同时,车企也纷纷慷慨解囊,对一线销售人员实行不同程度的补贴与支持。其中,沃尔沃、长城汽车、一汽大众奥迪等都相继表示为上述员工发放补贴。

此外,针对不少车主的养护和保修等问题,不少车企也有相应保障措施。表示将延长保修日期,如广汽传祺开通了线上APP服务大厅,可线上维保预约,减少人员接触机会;北京现代也推出上门检修、道路救援等多种支援举措。

可以预见的是,在疫情结束之后,汽车消费将迎来一波小高峰,产业链上下游也将得到喘息。在此之前,汽车行业上下仍必须众志成城,携手渡过眼下难关。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甲壳虫停产,情怀之选谁能替代?

海马 汽车 已经发展到了30年的 历史 ,时间并不短,但一年亏损10亿的状况还是挺让人惋惜的。

海马 汽车 沦落到现在这种状态是多方面的,产品研发投入不够,有竞争力的产品又少之又少,海马海口和海马郑州相互内耗等等,两大基地、上十款产品,数十万的产能,1年的销量也从20多万降至十几万,让人惋惜。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总资产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关联企业员工3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000572,还是有实力的。

刚刚上市的二代海马S5不到7万起,产品力强,有可能重演当年月销过万的盛况,从而扭转乾坤。

有些情况海马也是不能把握的,其实,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被大家所忽略,在海口海马跟马自达分家做自主品牌时,为了获取生产目录,值得投靠一汽,成立一汽海马销售公司,股比为51:49,一汽只出个目录,啥事也不干就分走了49%的利益,所以说,海马也是被一汽坑了。

海马集团当然很不爽,于是前往郑州新建一个100%控股的公司,但是在郑州海马又从事了地产业务,没把全部精力放在 汽车 业务上,这年头全力以赴做 汽车 都不一定行,现在海马重新聚焦 汽车 业务,还为时未晚。(鹿鼎记)

关于海马的问题,我最近已经回答过无数次了,嘴巴都磨出来茧,手都打烂了,海马 汽车 ,已经不是曾经的那个海马了,有很多网友都说我评论的太过犀利了,为什么说话那么难听还骂,质量又不差,我怎么能这样说话,其实我想说的是

我从来没有说过海马质量差也没有说过海马不行,我只是想说自从海马跟马自达分家了之后,就不再是曾经的那个海南马自达了它的设计力产品力,包括整个车厂的品控以及他们未来的走向,包括他们的资金雄厚程度,已经完全没办法跟国内这些一线大车厂相比

我们国家的现在一线 汽车 厂吉利奇瑞长安长城比亚迪,包括一些比较小一点的二线品牌都比海马混的强,像什么众泰,江淮广汽,北汽,上汽,这些品牌,现在都比海马混的强得多,因为他们设计的东西够新颖够帅,产品力强颜值高,有核心竞争力有而海马什么都没有只能吃老本,而且现在大部分 汽车 厂都在发力新能源包括比亚迪,北汽,包括江淮新能源,上汽新能源,这些厂现在都在各方面开花,各方面发力,海马已经远远的落后了,已经再也不可能追上了

所以说就像国家一样的,落后就要挨打,你落后了,你的设计,你的产品力,你工厂的技术人员就会退步变少没钱跳槽。就会没有人死心塌地的给你干活,因为你没钱所以说他现在已经没有资本跟那些一线 汽车 厂开始抗衡了,更不要说什么国际大品牌的,所以说卖的差的话就会越卖越差,卖的不好就会越来越不好,销量越差越不想买,销量越差,售后越跟不上越没钱,各个方面都不好 。这是恶性循环…除非有金主出重金 全新产品线 全新动力 重新从颜值动力油耗价位比肩一线品牌才有的救。

从年销20万辆到不到2万辆!到底是谁“杀死”了海马 汽车 ?

很多老司机都还记得这样一款车,海马福美来,作为曾经与凯越、伊兰特并称为中国车市“新三样”的福美来,当年也是大红大紫的车型,而如今已经被后浪拍死在了沙滩上。同样被市场竞争逐渐淘汰的,还有福美来背后的海马 汽车 。

巅峰期的海马 汽车 ,年销量达到21.6万辆,但是随后急转直下,到2020年,海马的年销量已经不足2万辆。到底是谁“杀死”了海马 汽车 ?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它的前身是海南 汽车 冲压件厂,但是在成立之后,因为得不到美国福特技术支持,所以根本没有一款车型生产出来。1990年,马自达 汽车 经营不善,利润率较低,需要扩展新的市场,就这样,马自达和海马 汽车 一拍即合,成立了海南马自达,1990年,海南 汽车 制造厂第一辆马自达929旅行车试制成功。此后,海马 汽车 出产了马自达323也就是后来的福美来,普力马等经典车型。

但是好景不长,长安 汽车 集团、福特 汽车 公司和马自达 汽车 株式会社在2006年2月合资成立了长安福自达 汽车 有限公司,海马 汽车 和马自达的合作中止,随后海马开始了自力更生的道路,海马3、丘比特、骑士、海福星、海马王子、海马M3、S7等等车型推出,但是海马 汽车 始终没有摆脱马自达的影子。2016年,海马 汽车 的销量达到了顶峰,年销量达到21.6万辆,但是此后销量断崖式下跌,2017年全年累计销售新车14.04万辆,2018年全年累计销量6.76万辆,2019年销量为29456辆,2020年销量只有17773台,不到巅峰期的10分之一,只能卖房维持生存。

海马 汽车 为什么会沦落至此?

1、产品缺乏竞争力

海马 汽车 之所以在2016年能够取得21万辆的销量,主要是因为SUV红利的影响,海马S5年销量破十万辆,但是海马 汽车 只要是凭借低价优势,缺乏核心竞争力,随着哈弗、长城、上汽、广汽等等品牌都在推出SUV车型,海马 汽车 的市场份额被不断蚕食。

2、模仿马自达,缺乏自主创新

海马 汽车 在和马自达分道扬镳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产品设计、宣传营销上刻意拉近和马自达的距离,比如说海马2的车型设计,非常类似马自达3,海马很多车型的宣传也会体现马自达的血统,随后,海马在自主创新和模仿马自达之间来回摇摆,在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方面投入不足,导致后继乏力。

3、业务分散,不够聚焦

海马 汽车 集团旗下包含房地产、商务会馆、物业公司、金融投资、小额等业务,在卖车赚了一点钱之后,海马就开始投资副业,这也导致,海马 汽车 对于核心业务不够专注。

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海马 汽车 从年销20万辆,一步步跌落到年销不到2万辆,从一个大有希望的自主 汽车 品牌,到如今沦落到卖房求生,其实并不值得同情,海马 汽车 就是典型的一手好牌打得稀烂,被淘汰也是在情理之中。

首先,对于一个车企,产品力是立足根本,而海马 汽车 在技术落后吃老本的情况下,旗下车型日益老旧,产品力相对边缘化。

在“聚焦战略”之下,海马一度专攻SUV市场,然而其旗下产品中,除了S5和福美来拿得出手,其余皆乏善可陈。而近年来,福美来月销仅有几百辆,S5自2017年改款后,“减配不减价”彻底磨光了消费者的好感,月销也不过千辆,还频频爆出质量问题……

相较之下,自主品牌中的佼佼者如吉利、长安等就能将车型性价比与更新速度双管齐下,而海马平均一年才推出一款新车型,核心产品又到了生命周期晚期,也难怪消费者对海马 汽车 的品牌认知度日益不足了。

—提起海马 汽车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起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作为一家具有三十年 历史 的自主品牌,海马 汽车 的发展可谓一波三折,早年靠着和马自达合作起家,如今却陷入了转型苦难和巨大亏损之中。在竞争激烈的 汽车 市场里,海马今年的销量成绩到底如何?未来能否靠着发展新能源力挽狂澜呢?

依靠马自达起家,海马得以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海南 汽车 制造厂刚刚成立,此时的海马 汽车 正面临有厂无产的窘况。没有技术和设备导致海南 汽车 制造厂无法生产 汽车 产品,恰好日本马自达急于寻找和开拓新的利润空间。双方在一番接洽之后一拍即合,在1990年推出了首款产品——以马自达929为基础的HMC6470。

可以说,这款产品正式开启了海南 汽车 制造厂和日本马自达长达数十年的蜜月期,后续引进生产的第六代马自达323以及初代马自达MPV让其得以进一步开拓市场。但由于海南 汽车 制造厂的产品无法在全国投放,到了19年,海马不得不投入一汽的怀抱,但即便如此,海南 汽车 制造厂却没有得到一汽的技术支持。最终还是只能再次向日本马自达寻求合作。

产品趋于老旧,竞争力逐年下降

2001年,一汽马自达主打紧凑型MPV市场的首款产品普力马正式上市。截止2001年底,海南马自达产销的普力马已经超一万台,这个成绩在当时可以说是相当出色的。也正因如此,到了2002年3月,马自达才有信心引入第八代马自达323,并被命名为福美来。福美来的推出迅速取得了市场的认可,这款三厢轿车产品也让海南马自达这个名字红遍了全国。

到了2005年,一汽和马自达合作国产马自达6,这也意味着海南马自达被抛弃。此后海马换标成为自主品牌,靠着福美来和普力马的平台推出了不少车型,但始终没有跳出马自达的影响,产品也在小修小补中趋向老旧。此后虽然也推出过像海马骑士和海马王子等车型。但终究没能再像当年那样到达巅峰,海马的市场竞争力逐年下降。

新能源昙花一现,未来之路消极

2010年2月,海马郑州成立电动 汽车 事业部,这也意味这海马开始向新能源市场转型。但实际上,首款推出的新能源产品海马3 HEV却有些不尽如人意。此后跟进的海马E3和海马爱尚EV无论是产品力抑或是销量,都与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用着不小差距。

今年的前11月里,海马 汽车 累计销量仅有6.2万辆,同比下降49.8%,这与此前定下的18万辆的销量目标相距甚远。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海马 汽车 前9个月亏损4.77亿,同比降660.27%。如果未来一段时间内,海马 汽车 的市场表现没有好转现象,其后续发展或许将会愈发坎坷。

小结:纵观海马 汽车 三十年来的发展历程,从最早依靠马自达起家和发迹,再到自主造车转型新能源,海马的成功让人羡慕,转型带来的副作用也给业界带来不少启示,希望未来海马可以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扭转当下的局面!

都是九年义务教育,为何有些人就是这么优秀?

海马 汽车 的起点其实比一般的自主品牌要高,人家好歹也是海南省人民跟马自达合资起步的,先发优势比吉利长城都要好。

现在呢?长城 汽车 是千亿营收规模,吉利年销量破百万,海马2017年销量才14万多台,哎……

其实海马 汽车 2016年还是有盈利的,盈利了2亿多,2017年则亏了10亿多。海马是如何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

恕我直言,合资是换不来真技术的,海南省跟马自达合资的那些年不过是代工而已,而且一直拿不到车子的准生证,海马马自达生产的车只能在海南省流通。

后来一汽不怀好意地过来勾搭,说我们联手啊,你挂我名下,准生证的事就解决了。结果,一汽那几年没有向海马 汽车 提供任何帮助,每年还从海马 汽车 分走不少红利。后来一汽更是直接跟马自达勾搭在了一起,海马痛失合资对象。

为了解决准生证的事,2007年海马收购了郑州轻客。为了摆脱一汽,2008年还完一汽5.7亿元之后终于开始自己独立造车了。那么从2008到现在, 汽车 业的黄金十年的大势是很好的,海马每年也有盈利,虽然不多,但还算个小康水准。

到了去年,长期缺乏核心技术的弊端暴露了出来。2016年的时候海马年销量还能超过22万辆,到了2017年,大幅下跌到14万辆。缺乏核心技术,最明显的就是产品力不行。新品少,旧款车型竞争力不足,销量不下跌就怪了。轿车方面,我不说,你可能都想不起来海马有什么轿车对不对?自主轿车本身就很难突围。

SUV方面,海马S5虽然整体还不错,但自主SUV场都杀红眼了,海马S5虽说还不错,但大势已去,已经翻腾不出什么浪花了。

有时候,不是你跑得慢,是其他人实在比你快多了。

另一方面,海马管理不善也造成了如今的窘况。海马2017年去年的成本里面,管理费用达到了12.57亿元。这什么概念呢?体量是海马2倍的众泰 汽车 ,去年管理费才8.8亿元。海马对此的解释是,有研发项目终止了,所以导致管理费大涨。研发项目终止……这明显的战略失误,这还能说啥?

一声叹息!

在车企相继竞争的年代,一些车企活的很滋润,一些之前主流的车企逐渐的被边缘化,根据各大车企公布财报来看,其中有不少车企出现亏损,当然从公布的财报上面去看,比亚迪2020年营收达1565.98亿元还是比较抢眼的,同时也有一些车企出现亏损,海马 汽车 2020年亏损超过10亿元,众泰 汽车 ,去年亏损90亿等,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汽车为何成为自主品牌边缘品牌?

海马一年亏损达10个亿,无疑说明海马 汽车 过得并不好,甚至可以说是“落魄”。而这种被边缘化是什么造成的结局?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想知道的,成为自主品牌的边缘品牌和海马 汽车 自身的实力以及车辆的市场定位有关系,以车辆的定位来看,海马 汽车 旗下的车型有点跟不上市场的节奏,从车辆的造型上面去看,和目前主流的一线国产车之间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别,在外观上面也好,还是车辆的内饰设计上面,海马 汽车 还是比较保守,不够激进,加上现在很多的车子在设计的时候都是走年轻化路线,海马在这个方面还是有些差距。而外观设计上面没有核心竞争力,所以海马只能继续吃老本。

另一方面这几年海马 汽车 推出的产品来看,几款车型升级都是不痛不痒,并没有叫座的卖点。也没有足够的卖点,迎合消费市场上面没有一定的竞争力,加上在研发和设计上面的短板,都导致了海马品牌成为了被边缘化的品牌。

一年亏损10个亿,海马路在何方?这或许是海马 汽车 最值得反思的问题。未来随着海马 汽车 的转型它与主流的自主品牌能否缩减距离、甚至赶超?一切都是未知。

海马 汽车 之所以沦落到此地步,说到底,还是不注重技术,不着眼未来造成的。

海马 汽车 成立于1988年,早年合资马自达,总资产曾高达164亿元,直属员工1万多人,年收入近200亿元,累计纳税170多亿元。可谓是风光无限好过。

只可惜犯了很多自主车企的老毛病,赚钱风光时,并没有在 汽车 制造技术领域有太多投入,也没有多少核心技术积累。从19年海马累计卖出400套海口房产自救可以看出,海马赚钱时,在消费,在想办法囤积资产,而不是投入到技术研发。可惜这不是北京,上海或深圳的房产,400套房产也仅仅获利2亿,使海马19年出现短暂的扭亏为盈。

如果当初将这些资产投入到 汽车 技术研发领域,现在的海马 汽车 ,肯定不会是这种无人问津的状态。参照吉利,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在企业前期, 汽车 技术和设计不够好时,将大量的资金和都投身于技术研发及相关技术企业的收购投入。比如吉利收购沃尔沃,比亚迪收购日本 汽车 模具厂,比亚迪挖来奥迪设计总监等。这些专注 汽车 专业技术和着眼企业未来的举措,使得吉利和比亚迪在自主 汽车 品牌中,越走越好,车辆品质也越来越接近和超越合资品牌。最终得到了市场的热捧。

汽车 是个大的集成体,最重要的是技术的集成和积累。做 汽车 ,说一千道一万,要沉得下来心,才能做大做强。

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一个发生、发展、高峰的过程,到达顶峰后开始大浪淘沙,重新洗牌、优胜劣汰是永远的行业规则, 汽车 行业的重新洗牌和我们刚刚经历过的手机业重新洗牌是一样的,我们曾经经历过了手机业的优胜劣汰,曾经的波导、TCL、夏新、中兴、…甚至摩托罗拉、诺基亚、西门子、…都曾有过自己的辉煌和不可一世,。当行业台风刮起的时候,猪也能飞起来,当风住的时候就显出来了谁是猪,谁是雄鹰,

当有更强品牌不断创新上进的时候,那些靠吃行业红利、靠行业台风刮起的不求上进的猪终将摔下来, 汽车 行业也是如此,我们曾经看到力帆、众泰、猎豹、幻速、中华、包裹海马都曾辉煌过,但他们成了 汽车 行业第一批淘汰梯队,接下来应该还有更多的 汽车 品牌成为波导、TCL,甚至北汽、一汽都在劫难逃, 汽车 届早有人预言国产品牌将来剩余的不会超过5家,这将是一个不远的现实,我们拭目以待。

我没有买车啊,所以说对车辆还是不是太了解的。那么,我觉得我能以一个潜在的,购车消费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还记得2011和2013年这段时间,当时沈阳很多人都是喜欢开海南马自达的。总是能听见一些人谈论“马六”什么的,说结婚的时候整一排“马六”也挺不错啥的。那个时候,才逐渐的在脑海中,有了海南马自达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身边的朋友基本上都没有开海南马自达的。不知道是因为什么,身边的朋友一般都是本田、比亚迪、大众、现代、丰田、尼桑、别克等各种类型的车辆。但是开海马的还真的就不常见了,我也没有细问过这件事。

说实话,现在海南马自达的宣传力度不够。我在沈阳地区生活,基本看不到关于海马的宣传。如说我去买车的话,可能我就会选择一些常常听见的车辆。比如说大众什么的,因为他们不仅是在宣传车辆更新换代的消息,还会大概告诉我每个月月供多少,我能做到心中有数。就算我没有做好决定,最起码大众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备用选择吧?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车辆的认识没有相关领域或者喜欢车辆的人那样的专业。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消费者,我看到的是什么?我看的就是价格、空间、油耗、质量和售后而已。其他的对于我这样的消费者来说,我们能看的懂吗?肯定是不明白的,所以说谁给我们介绍的多,我们对谁的了解就多了一些。

可能会有人,那你自己去搜索了解啊?我主动去了解的话,那范围就会非常广泛了,什么车我都想着去看看,对吧?同样花20万买车,我要在各个类型中做好对比,在我自己的了解中,必然不会以专业的角度去了解车辆。就算是名气小的车,也是有优势的,那么这样的优势谁告诉我?是不是 汽车 厂家和经销商?

所以说,不仅是海南马自达,其他企业也是一样!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出发,想着如何去帮助消费者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长久的生存下去。如果,还是这样的话,那么亏损的可能不仅仅是10亿的问题,关门大吉也不是不可能。

我对车辆的了解不是很多,但是作为一名 汽车 领域的“小白”,我只是一个消费者,要是我买车的话一定是这样的,如说海南马自达能够让我了解了,相信了,那么我就会去购买,毕竟,车对于我来说只是代步而已。

甲壳虫停产,墨西哥地区大众的CEO Steffen Reiche表示,将于2020年生产Tarek小型跨界车,将于2021年上市,但是对于甲壳虫来说,多年的消费者对于这款车并不是因为其优秀的性价比,拥有更多的是情怀之选。

甲壳虫投入市场较早,早在二战时期,就有五万辆甲壳虫投入战争中,而德国战败之后,百废待兴,所以甲壳虫又成为量产车在此投入市场,因为甲壳虫经济耐用的特性,赢得了市场的认可,同时适应了当时的经济形势,至今为止,甲壳虫销量突破2350万台,它记载了几代人对于汽车的记忆,更是80年代之后推出全新车型,延续情怀之选,贯彻了大众的造车精神。

当然甲壳虫停产受到市场因素的影响较大,首先在中国市场中,甲壳虫的售价不菲,很多人在对这样价位的选择上更偏向与BBA或者是优秀的B级车型,而很多女性消费者选择这款车也是因为被他的颜值所吸引,就算是在2016-2017年间,我国汽车市场处于黄金时期的时候,甲壳虫的销量依旧不乐观。

到了2018年下半年,汽车市场凛冬将至,众多车企销量呈现出下滑态势,对于属于小众车型的甲壳虫来说,不能应对市场的发展,就算是基于大众品牌的影响力,也不能在细分市场占据地位,很多车企包括合资品牌PSA、铃木都感到了寒冬的冷意,一边处于边缘化,一边退出了中国市场,中国自主品牌更是如此,像是力帆之类的国产品牌,已经在市场中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

归根结底,甲壳虫停产很大原因并不是说车企留下一个情怀,而是不能适应市场发展,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汽车市场也是“物竞天择”的规律,就像在近年的大黄蜂**中,甲壳虫以破旧的形象出现,尽显日薄西山之像,之后出产的替代车型,是否能像甲壳虫版具有情怀之选?最好的还是留在心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