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吉利金刚汽车有限公司_浙江吉利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招聘

       对于浙江吉利金刚汽车有限公司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吉利汽车是国企吗

2.吉利汽车客服电话

3.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4.吉利是别克旗下的吗

浙江吉利金刚汽车有限公司_浙江吉利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招聘

吉利汽车是国企吗

       不是。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是中国首家民营汽车企业,旗下拥有吉利汽车和沃尔沃汽车两家公司。现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员工总数超过4万人。吉利汽车旗下拥有帝豪、全球鹰、英伦汽车三大子品牌,多年来投资建立吉利大学、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等高等院校。——来自吉利控股集团官方网站。

       以前是民营,自收购沃尔沃后,有国内的银行、几家国企、大庆、北京、上海、重庆等多地政府持股。现在的吉利是国企与私营相结合,国有的成份更大。

扩展资料: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始建于1986年,1997年进入汽车领域,多年来专注实业,专注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取得了快速发展。现资产总值超过2000亿元,在近期揭晓的2017年度《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以314.298亿美元的营收位列第343位,强势攀升67位,这也是其自2012年首次进入榜单以来连续六年进入世界500强?[1],连续十四年进入中国企业500强,是中国汽车行业十强,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和“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参考链接:百度百科-吉利

吉利汽车客服电话

       吉利汽车主要有英伦、上海华普、帝豪、全球鹰四大子品牌。吉利汽车创立于1986年,是中国汽车品牌,主要生产越野车、轿车等车型。

扩展资料:

       一、英伦简介:

       英伦是属于吉利集团的一个高端车品牌。2006年,该品牌由吉利集团与英国锰铜集团合资在上海成立。所属于英国锰铜集团。

       2009年4月,继“全球鹰”和“帝豪”品牌之后,吉利品牌转型战略中的最后一个、也是最高端的——“上海英伦”品牌的正式启动。上海英伦象征“经典、英伦、贵族”。

       二、上海华普简介:

       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普)地处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工业园区,毗邻沪杭高速公路,距上海港与长江入海口仅8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继上海通用、上海大众之后,上海第三家拥有国家整车生产目录中型轿车生产企业。

       三、帝豪简介:

       吉利帝豪(简称帝豪)是吉利母品牌之下构建的一个子品牌。于2014年7月26日吉利新帝豪上市,吉利新帝豪全新配备1.3T GeTec?DVVT涡轮增压发动机,采用前轮驱动,最大功率98kw,1800转涡轮介入,2000转输出峰值扭矩185NM。

       升功率和升扭矩比同级1.5T的都要高,动力表现接近于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

       帝豪EC718和EC718-RV这两款车是吉利首款B级轿车的三厢和两厢版,也是按照欧标设计的吉利第一个全球车平台,依据欧洲法规和标准进行开发,可以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

       四、全球鹰简介:

       吉利全球鹰是吉利经明确乘用车细分为的三个子品牌之一。成立于2008年11月6日,是中国汽车品牌,主要生产清洁能源动力汽车。

       这是吉利汽车战略转型之品牌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吉利汽车将在未来3-5年内发展培育3-4个子品牌,为实现吉利汽车的战略目标完成品牌战略规划并着手实施。而在即将开幕的广州车展上,吉利熊猫也将作为“全球鹰”品牌下的首款车型正式上市。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吉利英伦

       百度百科上海华普

       百度百科吉利帝豪

       百度百科吉利全球鹰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

       吉利汽车客服电话是400-886-9888。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由李书福于1986年在杭州创办。吉利控股集团旗下拥有吉利汽车、领克汽车、沃尔沃汽车、Polestar、宝腾汽车、路特斯汽车、伦敦电动汽车、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太力飞行汽车、曹操专车、荷马、盛宝银行、铭泰等众多国际知名品牌。

       2005年在湘潭、兰州等地又建立了两个新的整车制造基地,建成后集团综合产能会达到40万辆。

汽车品牌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设在浙江省省会杭州,在浙江省的台州的临海、路桥,宁波和上海等地建有四个专门从事汽车整车和动力总成生产的制造基地,现已拥有年产30万辆整车、30万台发动机和20万台变速器的生产能力。

       集团拥有帝豪、全球鹰、英伦三大品牌,现有吉利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熊猫、上海华普、中国龙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整车产品。拥有1.0L-1.8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

吉利是别克旗下的吗

        “团队精神”是吉利人基本的指导思想,通过沟通、协调、合作,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良好企业环境,形成上下齐心、步调一致的局面。

       “学习精神”是吉利人事业成功的源泉,要敢于学习、善于学习,要在变化中学习与适应,在适应中生成与发展,把主动学习、善于学习视作一种工作能力,长期坚持,毕生实践。“人人是老师,人人是学生”是所有吉利人的基本学习观、人生观。

       执著进取 永不言歇-记第三届书福奖获得者之一吴成明

       青春在吉利闪光-记吉利集团第一届书福奖获得者侯荣俊

       “创新精神”是吉利的灵魂,通过开展广泛的科研活动和员工合理化建议,实现全员创新;通过管理观念和手段的现代化、信息化及规范化,实现管理创新;通过全世界的广泛合作,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实现新技术的合作共赢。

       “拼搏精神”体现在工作的高效率和快节奏上面,体现在完成任务时“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迈情怀中,体现在“不低头,不认输,擦干泪,坚持住”的英雄气概上,体现在制定切合实际的阶段性目标上,鼓励适度超前,反对糜费浮夸。

       “实事求是精神”是吉利事业永葆长青的重要保证。尊重客观事实,研究客观规律是实事求是精神最重要的内涵;因地制宜,寻求正确的解决方案是实事求是精神的灵魂。

       “精益求精精神”是吉利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精益求精精神的核心内容在于吉利产品的高质量、低成本以及外协配套体系的精细建设。体现在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以及人才培训培养、管制制度不断完善、成本控制水平不断提升。 汽车消费需求在入世后不断升温,并在2003年达到了沸点,正是这3年的火爆,给了所有已经进入或打算进入的投资者极大的诱惑,也正是这入世三年的火爆,让吉利等自主品牌有了迅速壮大的机会。然而车市风云突变,2004年的车市又急剧降温,除了少数畅销车型生意依旧红火之外,整个车市或多或少有些皮软,当然,这也让所有狂热中的汽车参与者(制造商、销售商、消费者)更加清醒和理性,进入2005年后,整个车市显得更加四平八稳。而经历04年降温洗礼后的吉利等自主品牌,正在车市中表现得更加成熟。自主品牌已非昔日吴下阿蒙,却仍未强大到与洋品牌、合资品牌分庭抗礼的地步,但吉利们正在自我雕琢中不断积蓄力量,并逐渐崭露头角。

       如果说05年的法兰克福车展,吉利是在赔本赚吆喝(投入近2000万),那么06年年初的在美国底特律的亮相,人们就要怀疑吉利如此烧钱的动机是否单纯。吉利如此“心机”自会有它的道理,在吉利看来,这是偶然中的必然。

       2003年,吉利汽车开始开拓海外市场,2004年出口整车达到了5000辆,占全国轿车整车出口量的63.7%,2005年的出口量超过了7000辆,2006年的出口目标是突破1万辆。而按照“狂人”李书福为吉利规划的宏伟蓝图:到2015年,吉利的年销售量将达到200万辆,其中三分之二销往国际市场。

       基于吉利汽车在国际车市上的雄起,其在国际顶级车展中的“登堂入室”也就不难理解了。正如英国媒体把国际通信设备商的并购潮归因于华为在国际通信市场中的后生可畏,美国媒体认为,像吉利一样的中国车企业迟早会成为像日韩汽车一样的“洪水猛兽”,会成为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兴风作乱的主角,最终占有一席之地。甚至有中东某经销商,因担心重蹈当年轻视日韩车而坐失发展良机的覆辙,对吉利表现得百依百顺,全盘接受了吉利的合作条件。这也许就是来自车市的所谓中国力量。

       国外主流媒体的反应,可以得出两点启示,1、人们对自主品牌的消费品质认知正在提高——中国自主品牌的汽车不再是低质低价的代名词,而是性价比较高的产品;2、中国自主品牌正在悄然崛起,也许离下一个日韩汽车神话的时代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以往的所谓中国力量多源自劳动力成本的低廉,而轿车作为一种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其规模经济性更是十分明显。 集团拥有全球鹰、帝豪、英伦三大品牌;2014年4月18日,吉利集团宣布将帝豪、全球鹰、英伦三个子品牌汇聚为统一的吉利品牌。新标识在以帝豪LOGO为基础,融入了原有吉利LOGO的蓝色,寓意着吉利品牌集聚既往精华,在演进中获得新生。同时渠道也将相应优化整合,以统一形象和产品组合为消费者提供优质服务。

       未来吉利汽车将依托KC、FE以及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中级车模块化架构为基础,不断开发和升级“KC、帝豪、远景、金刚、熊猫”等几大系列产品,根据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不同系列将拥有不同产品类型。以基于FE(Framework Extendable)可扩展平台开发的帝豪系为例,其旗下将拥有三厢、两厢、Cross和SUV等多种车型。

       拥有1.0L-2.4L八大系列发动机及八大系列手动与自动变速器。上述产品全部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Ⅲ排放标准,部分产品达到欧Ⅳ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知识产权。 自吉利1998年第一辆车下线,吉利先后拥有了经济型轿车美日、豪情;中级轿车自由舰、华普、金刚;以及跑车美人豹。从中不难发现,吉利正在经历着一条由下而上的自主品牌成长曲线。

       吉利出道之初被人视之为一条不折不扣的“鲶鱼”,因为要造老百姓买得起的车,要让轿车走进寻常百姓家,所以总是利用最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并在多轮价格战中树立了自己经济型轿车主力军的“名望”,也不断地给竞争对手制造出各种麻烦。以敲敲打打起家的吉利,在为人们提供较高性价比汽车的同时,也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低档次、低品质的品牌形象。有人直言,“吉利汽车价格便宜,花4万块钱就能买到漂亮的外型,舒适的驾乘享受!不足之处,吉利汽车的小毛病比较多,内饰工艺较为粗糙,车身外部的焊接工艺较差。”

       为顾客提供高性价比的汽车是吉利追求的,那么在这一追求过程中,在消费者认知中,形成了低档形象也就可以理解,也是难以避免的。要做大做强,吉利单凭低价格这一招鲜是很难吃遍天的。自加入WTO以来,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在分割市场蛋糕的同时,都不自觉的扮演着教育消费者的角色,真正有购车需要和能力的人越来越在乎品牌所能带来的形象与情感价值,而品牌显然是吉利的软肋和硬伤。此外,原材料的上涨,也让经济型轿车的成本增加,价格牌失色不少。

       在经历了低价制胜的草创阶段后,吉利不可避免的走到了质量制胜、品牌制胜的新阶段。2005年面世的吉利“自由舰”,先后登陆法兰克福车展和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并夺得2006年美国底特律国际车展“银钻奖”,两次车展让吉利吸引了海量的眼球,获得了足够的传播回报。此外,自由舰还顺利通过了美国顶部碰撞试验,这也是国内汽车首次在国际上完成顶部碰撞试验,吉利又通过了欧洲ECE标准碰撞实验。这一切预示着吉利品质的提高,也正在改变着人们对吉利价廉质次的品牌认知。

       吉利金刚是吉利集团继自由舰后推出的又一款全新车型,金刚依据“6S”造车理念,融合了更多的市场元素和国际流行的造型元素,是吉利挤身中级轿车行列的重要筹码。2003年9月首辆吉利“美人豹”都市跑车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2003年12月美人豹跑车被评为“中国最佳风云跑车”。

       在子品牌上,吉利已经从豪情、美日向自由舰、金刚成功过渡,正是凭借自由舰、金刚的出色市场表现和反应,吉利在车市这块大蛋糕中切出了属于自己的越来越大的份额,2004年吉利轿车在国内销售达到101611辆,市场占有率达到4.5%,在国内轿车市场排名由2003年的第十位跃居到第七位,在经济型轿车市场占有率达到21.4%;吉利销量高达35514辆,一举挺进乘用车销量第五名,而跃进“前五”对吉利来说还是首次,吉利正不断提高其在中国车市的分量。

       吉利品牌的“积极向上”,不仅从市场中获得很大的利润回报,而且在品牌形象上也有望脱掉赤贫的帽子。从市场得来的信息是,吉利自由舰和金刚带给吉利最大的变化是促进了吉利用户的结构从低向上发展,趋向白领化,自从2005年吉利汽车成功推出吉利自由舰后,吉利的这种用户结构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金刚的推出,使得这种变化尤为突出。在目前金刚的用户中,年轻的白领用户占据40%,其中以大学教师、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公务员、中小企业老板为主。

吉利是中国自主品牌,不是哪个旗下的。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汽车行业十强中唯一一家民营轿车生产经营企业,始建于1986年,经过二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在汽车、摩托车、汽车发动机、变速器、汽车电子电气及汽车零部件方面取得辉煌业绩。特别是1997年进入轿车领域以来,凭借灵活的经营机制和持续的自主创新,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资产总值超过100亿元,连续四年进入全国企业500强,被评为“中国汽车工业50年发展速度最快、成长最好”的企业,跻身于国内汽车行业十强。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现有吉利豪情、美日、优利欧、美人豹、华普、自由舰、吉利金刚、吉利远景等八大系列30多个品种的轿车,拥有1.0L(三缸)、1.0L(四缸)、1.0LVVT-1、1.3L、1.5L、1.6L、1.8L、1.8LVVT-1等八大系列发动机,拥有JLS160、JLS160A、JLS110、JLS170、JLS90、Z110、Z130、Z170等八大系列变速器。上述产品均已通过国家的3C认证,并达到欧III排放标准,其中1.0L(四缸)、1.0LVVT-1发动机已经达到欧IV标准,吉利拥有上述产品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好了,今天关于“浙江吉利金刚汽车有限公司”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浙江吉利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