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在今年将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_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政策

       现在我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北京在今年将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问题,希望我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有关于北京在今年将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问题,我们开始谈谈吧。

1.???????????δ????????????????????

2.充电桩纳入新基建,百亿投资加持,风口之上如何走向成熟?

3.新建7.8万充电桩,基建“狂魔”又上线

4.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发展如何?

5.新基建猛药:2020年投100亿建60万充电桩,平均每个桩1.7万元

6.2022年国家充电桩政策

北京在今年将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_北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政策

???????????δ????????????????????

       [?亿欧导读?]?利好终于来了?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基建狂魔”的下一步,是硬核科技。

       今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再提新基建。据央视新闻报道,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包含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

       而充电桩之所以能位列七大新基建之一,是基于中国新能源汽车良好的发展前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基础设施,充电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一消息发布的次日,充电桩龙头企业特来电发布消息表示:获得约合13.5亿元人民币的A轮投资,资金已经全部到账。本次融资由国调基金(中国国有企业结构调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国新资本(国新资本有限公司)、鼎晖投资共同领投。

       在节能环保已经成为全球的共识的当下,发展新能源汽车有利于环境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也是全球汽车变革的方向。中国还将新能源汽车列为七大战略性产业之一,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9年保有量突破381万辆,全球份额为49%,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充电基础设施提供了庞大的市场规模。

       中国汽车产业政策司调研员、副巡视员李万里曾表示,此前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刺激消费的作用有限,可持续性不强。随着国家经济转型升级,基础设施建设势必也要跟进转型升级。

       汽车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型产业,同样也正在经历由传统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变。而智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紧密相连,云快充创始人田波对亿欧汽车表示:“国家从政策层面正视充电桩作为新型城市基础设施普及对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作用,也是政策层面从补车到补桩思路的延续。”

       因此,充电桩是汽车产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中最基础的抓手。

       (新基建100/?亿欧网)

“蒙眼”狂奔

       作为基础设施,充电桩的发展却依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的一块短板。

       2012年7月,国务院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宣布将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

       该政策发布后,新能源汽车的利好政策便如雨后春笋般密集出台。从发改委公布电动汽车用电价格,到财政部免征新能源车购置税。在这一系列政策的刺激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也开始变得火热。

       2014年5月,国家电网宣布全面放开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市场。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的规模。

       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仅5.7万台。这一数字在2019年底已达到121.9万台,增长了21倍。在充电桩高速建设的同时,全国车桩比水平也在持续优化,已由2015年的7.84:1提升至2020年1月的3.1:1。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热浪之下,充电桩的赛道上一时间人满为患,不过,却都在“蒙眼”狂奔。

       据六棱镜平台不完全统计,全国涉及充电桩相关概念的企业注册数量逐年攀升,在2016年达到顶点,约有450家。尽管民营资本为充电桩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共享观念淡薄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全行业陷入盈利难困局。

       以较早入局的特来电为例,其前4年累积亏损6亿元,直到2019年4月才实现盈利。而这其中的利润还主要来源于充电设备销售,而非运营。

       从投入成本来看,公共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主要由设备、土地、电力增容三大块组成。以一个小型充电站(10-15台充电机)为例,一般情况下,一台7kW交流充电桩的成本大约在1.5万左右,一台60kW的直流快充桩,成本在15.6万左右,设备费大概需要100多万,电力增容也需要100-200万不等,另外还有土地成本和后期的运营成本。

       然而高投入却并不能换来相应的利用率。

       一方面,最初充电桩建桩秉承着“有桩就有车的”的逻辑,导致布局极不合理;另一方面,一线城市停车位不足也限制了充电桩建设。据电动汽车百人会《充电服务报告》指出,2018年,全国公共充电设施利用率不足10%。

       此外,运营商之间共享观念淡薄。

       当下各自为战的态势让彼此彼此之间的数据难以共通,不同运营商、不同APP之间的包括充电、付款等互联互通功能依然无法实现。迄今为止,仍然没有一家公司能整合全部充电桩运营商的数据。

       盈利难没有解决,2016年之后,赛道上的玩家开始纷纷撤离。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在此前的采访中曾透露,2017年中国大概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50%的企业已经或倒闭或退出这一行业,还有3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不过由于前期的高投入,较早进入赛道上的玩家们,不想在黎明前倒下,仍在等待盈利的拐点。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和梦幻的开局相比,已经逐渐冷却。

       充电桩市场提速

       “新基建恰逢其时。”田波认为。

       纳入新基建,既给充电桩企业带来了憧憬,也给整个市场注入了变数。“把充电桩放到了和5G同样的战略地位,成为了国家在新形势下的新基建,对行业的影响非常大。”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对亿欧汽车表示。他预计,随着地位的提升,未来国家和各地方都将会对充电基础设施给予政策和资本的倾斜,有利于刺激行业加快发展速度。

       充电桩的发展和新能源汽车关系密切。2019年6月,新能源汽车补贴下调,与之对应的是新能源汽车销量也开始出现负增长,充电桩新建速度随之下滑。

       在经历了政策支持下的繁荣后,如今的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不得不直面补贴政策退坡带来的冲击。充电桩建设被纳入“新基建”,无疑也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曾表示,新能源充电桩问题解决好将有力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这就需要填补充电桩的“缺口”。

       (充电桩/?亿欧网)

       十三五期间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中明确了行业的发展目标:新增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台,其中公共充电桩50万台,私人充电桩430万台,以满足全国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也就是说,到2020年底,车桩比基本要达到1:1。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曾预测,到2030年中国电动车销售会突破1500万辆,保有量会突破8000万辆,届时纯电动车辆或达到6480万辆。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车桩比1:1的数据估算,从2021年到2030年的这10年间,需要新建充电桩6300万台。

       不过从目前来看,今年内要实现这个目标并不容易。目前,我国充电桩建设远不足政府规划提出车桩比1:1的水平,亟待跨跃式发展。

       “宏观层面上,由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是稳增长的需要,另一方面,新基建的概念和国家之前的调结构是相一致的,所以在推动新产业尤其科技方面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是一个非常大的布局。”?南方电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邹大中认为。

       邹大中表示,把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列入“新基建”项目,不仅会拉动消费、提升服务,另外也会对充电设备商起到提振信心的作用。而相关服务商信心的提升,无疑将促进其发展,助力车桩比1:1目标的达成。

       其次,在政策红利下,充电桩行业也将迎来资本利好。

       3月1日,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在内的全国13个省市区发布了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包括10326个项目,其中8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万亿元。?要知道,2019年中国的GDP总量为99.1万亿元,而此次新基建的总投资额相当于是2019年GDP的34%。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资本市场也给出了直接的反馈。截至3月5日收盘,受政策支持的“新基建”板块涨幅居前,充电桩板块上涨3.52%。此外,在疫情之中,充电桩头部企业特来电也顺利完成了约13.5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可见资本对其作为头部充电桩网络运营商的前景仍抱有乐观的态度。

       此外,新基建的到来将加速充电桩行业的洗牌期,新机遇将留给技术领先、运营积累深厚的企业。

       新基建中的“新”代表数字化技术的加持。“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跑马圈地,更加注重充电设施的运营平台建设,让桩联网、车联网加快融合。”田波对亿欧汽车表示。他认为,通过数据化推动充电设施更加智能、运维更加高效、安全更有保障,并以数字化推动充电设施的有序运营,有效提高运营效率。

       未来,充电桩行业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作用。新技术将有利于提升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提升充电桩的使用率直接提升了充电桩行业的盈利能力。

       由于前期各自为战的格局,充电桩共享化、通用化的意识淡薄,从而导致运营效率极低。因此,在新一轮的科技变革和产业变革中,充电桩的运营则已经不是单纯的“建桩”,而是以“建网”的模式来运营,实现互联互通。

       所以,在行业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会加速行业的洗牌期,充电桩市场的集中化趋势将初步显现,头部企业将在技术和市场规模上继续占得先机,市场中留给新玩家的位置寥寥无几。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充电桩纳入新基建,百亿投资加持,风口之上如何走向成熟?

       国 内模式目前我国正处于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政府和企业关注于充电站专业服务是直充还是换电的选择中,国内充电站的综合服务尚未开发。

       1)、充电站成功运营案例:国内现有的两个最大最成熟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就是北京奥运充电站和上海世博充电站,这两个充电站目前都是为城市电动公交客车提供电池快速更换服务,两个充电站目前都不属于正式商业运营,只是政府组织下的试点运行。两个充电站的共同点就是都是由当地公交集团主导运行,充电站由国家重大专项资金和地方出资建立,电动客车归属公交集团运行,北京奥运充电站使用的动力蓄电池从电池厂家租赁,按照使用的电量每月付给电池厂家租赁费用(约1度电4元人民币),而上海世博充电站则直接从电池厂家购买电池,同时电池厂家负责初期电池的维护保养,并完成相关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之后电池的所有权归充电站。

       2)、目前,国家电网正加快与各地方政府合作,以加快充电站的建设进度。根据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工作会议上总经理刘振亚提出的规划,年内国家电网将在27个省市(区)建立公用充电站75座、交流充电桩6209台以及部分电池更换站。目前已宣布项目包括,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与西安合作年后建立5座中型电动汽车充电站;成都省电力公司与地方政府合作年内建立3座电动汽车充电站和300个充电桩;湖北省电力公司与宜昌市合作年内建立1座大型充电站,16个充电桩;重庆市电力公司与重庆合作年内建立50个充电桩中海油:与中国普天合资成立了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专门运营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网络。合资公司已与众泰汽车合作,计划于今年上半年在中国2个以上省会城市启动纯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建设。中石化:中石化宣布以北京作为突破口,首次进入充电站行业。中石化旗下北京石油分公司已与北京首科集团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将主要利用中石化现有面积较大的加油、加气站改建成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中石化将以北京作为进入充电站行业的突破口,其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最终将扩展到全市范围,进而扩展到河北、天津甚至更大范围。中石油:据称与地方政府部门有接触,提出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想法。

       3)、国家电网公司的充电站投资计划:国家电网将分三个阶段大力建设充电站和充电桩。第一阶段(2010年)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规模将达到3亿元,在27个网省公司建设75座充电站和6209个充电桩,初步建成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架构;第二阶段(2011-2015年)投资140亿元,电动汽车充电站规模达到4000座,同步大力推广建设充电桩,初步形成电动汽车充电网络;第三阶段(2016-2020年)投资180亿元,电动汽车充电站达到10000座,同步全面开展充电桩配套建设,建成完整的电动汽车充电网络。到2020年充电站主设备总投资将达到320亿元。2010年充电站主设备中充电机、电能监控系统、有源滤波装置的投资规模分别将达到1.5亿元、2000万元、6300万元,第二阶段的年均投资规模将迅速增长至14.4亿元、1.6亿元、6.72亿元。2010年充电桩投资规模1.6亿元,2011-2015充电桩投资规模45亿元,年均投资9亿元,是第一阶段年均投资规模的5倍。到2020年,充电桩总投资将达到125亿元。

       国外充电桩发展情况相对成熟 :美国、日本、以色列、法国、英国等国家都已开始建设各自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以充电桩为主。

       (1)美国 美国国土辽阔,且各州独立性较强,在电动汽车及其充电设施设想上各州有所不同,加利福尼亚州、弗吉尼亚州等地都开展了充电设施的建设。其中加州的建设力度最大,由“美好空间项目”公司与加州北部的旧金山、奥克兰和圣何塞等城市的政府联手建设,将于2012年在上述城市的所有居民区、商厦、停车场和政府大楼安装充电桩,以方便电动汽车驾驶者随时为汽车充电。该公司还将在上述地区兴建电池更换站,以方便长途驾车者随时更换电池,项目计划总投资达10亿美元。此外,美国第一太阳能公司(SolarCity)在加州101高速公路上建造了5个充电站。每个充电站能够提供240V、70A快速充电服务,能够在3.5h内为特斯拉纯电动汽车充满电。

       (2)日本截至2009年,日本拥有100多座充电站,其中60%集中在东京地区。日本政府表示,为普及电动汽车,将在三年内建造千余座充电站。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将带头参与有关的基础建设,2010年东京将率先建成200多座充电站。预计三年后将增加到1000座以上,在东京充电桩更为普及,楼宇路旁随处可见。邻近东京的神奈川县计划5年内至少让3000辆电动汽车上路行驶,该县已经承诺提供150座快速充电站。日本中央政府对这项技术表示支持,将选择城市试点开展电动汽车充电项目。该项目将会涉及在付费停车场、超市以及餐饮连锁店安装电源插座,以供驾驶员们免费使用。

       (3)英国在英国,伦敦市区已经有60个免费汽车充电桩,开电力驱动车的人可以非常方便地在住宅附近、办公楼旁边或者繁华街道上找到充电桩,享受不计次充电和停车的服务,一年只需交75英镑的管理费。

       (4)法国在法国,电力企业在城市建设了很多的充电站供电动汽车使用,同时电动汽车也可以在家中充电。截至2008年,全法国有1万多辆各类电动汽车,200座公共充电站,电动汽车示范应用集中在市政、邮政、公交、电力、环卫等公用事业部门。

       (5)以色列2008年1月21日,雷诺-日产汽车公司携手美国ProjectBetterPlace公司与以色列政府签署谅解备忘录,决定在未来三年内开展合作,共同推动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应用。根据合作协议,以色列政府将负责制定针对消费者的税收优惠政策,雷诺汽车公司将负责电动汽车的供应,而ProjectBetter已开始建设各自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主要以充电桩为主。

       目前国内充电桩行业所面临的壁垒

       (1)、充电电流由10安培-100安培不等,对充电桩大功率充电模块要求较高。

       (2)、电动车采用的锂离子电池对过充过放要求严格,充电装置需要配备高精度监控系统。

       (3)、目前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两大电网公司主导充电站市场的格局基本形成,新进入者将面临较高壁垒。

       国内充电桩产业市场投资前景广阔

       (1)、电动汽车,一直被看做是下一代汽车的发展趋势。作为电动汽车的“加油站”,充电桩建设的全面开展,无疑会提供巨大的市场。在北上广这三大城市,由于交通拥堵,纷纷通过车牌进行购车限制。不过由于电动车的环保作用,政府从上层支持电动车,因此北上广等大城市都有相关政策,进入其相关名录的电动车可以直接获得车牌,这一点从政策方面刺激了电动车的需求。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上涨速度高于下降速度,最终车主承受的是越来越高的油价,电动车可以代替部分汽油柴油的消耗,降低了这部分成本。毋庸置疑充电桩是新能源战略推进的终端市场,如能在现在抢占先机,对资本的盈利有极大好处。

       (2)、政府大力度的扶持和推进,刺激了众多企业对于充电桩产业的期待。 一位行业人士表示,除了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石化等能源巨头外,汽车企业和电气生产企业积极性都很高。像比亚迪、北汽这类电动车企业早已开始建设通用充电桩,许继电气、西门子这类行业内企业也已开始开发或投资充电站的建设。按照相关测算,未来5年内,充电站的营业规模每年有望超过千亿。从国家今年的各项动作来看,电动车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将在今年爆发。

       (3)、民资虎视眈眈充电桩市场。 由于电动汽车每天需要补充大量电能,经营充电站就可以获得巨大的充电服务收益。相对于加油站,电能比较安全和方便,可在各地大量安装设置充电站。根据投资规模,小到社区慢速充电桩,大到公路快速充电站,单站经营,组网经营均可。对于充电站市场的开放,国家电网以后可能更多地会偏向服务和电力供应,让充电站建设更充分地与市场融合,大家都将是同一个市场的竞争者。因此提前准备、提前规划,对从事电池生产的企业来说很重要。充换电市场,政策有倾斜,市场有潜力,投资又少,将面临较大的商机。

       (4)、要取得较为可观的收益尚需时日。如今,除了北京、天津、上海、杭州等地相继出台充电设施建设规划之外,不少地方政府还提出新建小区配套充电桩的新思路,这不仅可缓解电动汽车使用者的“里程焦虑”问题,更将大幅、直接拉动充电桩生产企业的销量。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重要下游支柱行业,其市场化前景似乎相当乐观。尽管行业前景被一致看好,但目前电动汽车市场的发展并未完全成熟。标准、规划和土地三大问题拦在充电桩建设的路前,成体系的充电桩建设并不一帆风顺。

       充电桩行业的运营策略

       (1)、与大型房地产企业、商业连锁机构、交管局划定的路边停车管理单位、其它具有车位的管理单位签署合作建站及运营管理协议(投资方负责投放充电站与管理,机构负责提供场地与保障安全,充电与增值利益双方共同分享)。

       (2)、与政府各有关部门(科委、科协,城建、城管,电动车领导小组,经委、发改委等)或开展联营或申请资助(变相政策支持)。

       (3)、与国家电网地方部门联营

       (4)、与大型实力企业(中石油、中石化、基金等)的地方分支机构联营。

新建7.8万充电桩,基建“狂魔”又上线

       [?亿欧导读?]?新基建按下的加速键,会如何催熟市场?

       作者丨丁唯一

       编辑丨张宇喆

       充电桩正走向“风口”。

       4月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司副司长蔡荣华公布了一组数据:预计今年内完成100亿元的投资,新增公共充电桩约20万个,私人桩约40万个,新增公共充电站4.8万个。

       而在过去十余年里,中国大概建设了45万根公共充电桩。

       以此速度来看,充电桩建设进入了政策快速推动时期。

       不断扩散的疫情正在让全球的经济按下暂停键。在中国汽车产业,工厂停工、裁员降薪、供应链断裂已经成为了疫情笼罩之下挥散不去的阴影。但由于“新基建”风口的出现,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细分领域却展现出了发展活力。

       在正式被纳入“新基建”之后,充电桩行业的好消息不断。政策撬动下,各路资本纷纷注入,在疫情阴霾笼罩的3月,充电桩行业却密集收获3起融资,其中还包括“圈外人”宁德时代和蚂蚁金服。

       充换电行业在之前成长过程中烦恼不断,高投入、高回报周期、低利用率等都成为了盈利的掣肘。按照一个行业的成长周期来说,亿欧汽车认为充电桩行业分为四个阶段:萌芽期的试探、初步形成期的蒙眼狂奔、发展期的高质量增长及成熟期的稳步前行。

       随着“新基建”地位的确认,中国充电基础设施行业获得了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踏板,但距离成熟还有一定距离。

       01?未达预期的第一阶段

       时间回溯到2006年,比亚迪在深圳总部建成全国首座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中国充电桩行业的历史大幕就此拉开。

       随后2008年,北京市奥运会期间建设了国内首个集中式充电站,该充电站可满足50辆纯电动大巴车的动力电池充电需求。2009年,南方电网投产的首批电动汽车充电桩在深圳建成,建设规模为2个充电站,134个充电桩。

       彼时,出于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乐观预期,国家电网曾梦想一统充电设施领域,如同加油站中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一样。

       随后,国家电网曾三次调高充换电站建设计划。

       2010年,国家电网在《“十二五”电网智能化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建设904座充换电站和23.3万个充电桩,充电设施规划总投资为217.1亿元。

       2011年9月,时任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上,又将“十二五”目标扩大到2900座充换电站和54万个充电桩。随后,2013年6月,据《国家电网报》报道,“十二五”期间,国家电网公司又将数字再一次提高,计划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3700座、充电桩34万个。

       充电桩/?123rf

       理想很饱满,现实却十分“骨感”。

       《国家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3)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国家电网公司累计建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400座,充电桩1.9万台。原计划投资额逐年增加,从建设数量上看2012年充换电站建设放缓,2013年全年竟然只建成了47个。

       南方电网设立的Flag也同样经历了倒下的命运。此前,南方电网与深圳市政府达成协议,到2012年在深圳建设89个充电站、29500个充电桩,预计总投资额将超过10亿元。不过,根据《南方电网公司社会责任报告》(2012年),截止到2012年底,南方电网仅建成充换电站18座,充电桩仅3229个。

       谈到充换电站建设放缓,仍然绕不过“盈利难”这道坎儿。国家电网内部人士曾称,彼时已建成的400余座充换电站几乎没有盈利的项目,处于全线亏损的状态。南方电网分公司也表示,其在深圳建成运营的7座充电站,每年亏损额为1300万元。

       早期的充电桩,就这样“小心试探”了一番。一方面,巨额亏损的“果子”并不香甜;而另一方面,充电桩的巨大缺口仍然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掣肘。

       02?蒙眼狂奔的六年

       2014年之后,充电桩市场的大门正式开放。

       2014年,国家电网宣布全面开放分布式电源并网工程与电动汽车换电设施市场。这意味着,充电桩市场不再只受国有企业所控制,民间资本也有分一杯羹的机会。同年,如今在公共充电桩领域排名第一、第二的特来电、星星充电相继成立。

       充电桩行业爆发的另一关键因素就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增长阶段。

       2014年,特斯拉进入中国市场,一举打破了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刻板印象”。被特斯拉“教育”过后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成为了各大汽车厂商争夺的重要战场之一,大批新能源汽车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201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累计生产了8.39万辆,累计销售7.4万辆,和2013年的1.75万辆和1.76万辆的产销数据相比,翻了四倍有余。

       2015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计划到2020年基本建成满足超过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的规模。

       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加码,使得充电桩市场随之变成一片红海。一时间,国营资本、私营企业蜂拥而上,掀起了一阵充电桩建设狂潮。狂潮的猛烈在充电桩数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截至2015年底,我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仅5.7万台。这一数字在2019年底已达到121.9万台,增长了21倍。在充电桩高速建设的同时,全国车桩比水平也在持续优化,已由2015年的7.8:1提升至2019年底的3.4:1。

       但是好看的数字背后却是以野蛮增长的方式在支撑。

       过去几年,充电桩行业赛道上一时间人满为患,但其中碰撞出的问题也比比皆是:投入成本高、利用率低下、用户体验差、共享观念淡薄的情况却愈演愈烈,从而导致了全行业陷入盈利难困局。

       即使是充电桩行业的头部企业特来电,也没能逃过亏损的境遇。特来电在成立前四年累积亏损6亿元,直到2019年4月才实现盈利。特来电董事长于德翔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直言不讳:“特来电投了这几年亏了八亿,别人想干这个事不亏5个亿休想做成。”

       由于充电桩行业存在投入资产重、回报周期长的属性,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充电桩市场已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格局——行业前三的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占据了超过70%的市场份额。

       制表人/?亿欧汽车分析员?丁唯一

       因此,尽管入局容易,但在赛道上坚持下来的玩家并不多。特来电品牌总经理赵健在此前的采访中曾透露,2017年中国大概有300多家充电桩企业。但到了2019年,50%的企业或倒闭或退出该行业,还有30%的企业在盈亏平衡的基准线上挣扎。

       随着“蒙眼狂奔”的日子结束,坚持下来的充电基础设施企业正在寻找良性增长之路。

       03?走向成熟

       2020年3月,充电桩正式被中国纳入到七大新基建之中。

       在亿欧汽车看来,“新基建”地位的确立,是充电基础设施行业从蒙眼狂奔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大手笔和新玩家,是充电桩市场迈入第三个阶段最直接的表象。

       3月初,国内第一大公共充电桩运营商特来电完成了总计13.5亿元的增资,新引入了鼎晖投资以及国调基金。其中,鼎晖投资是管理千亿级资产的知名机构,国调基金则是国家队背景、管理资产规模达到3500亿元的中国最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3月6日,中央为新基建定调后的第三天,主营动力电池的宁德时代,与福建百城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上海快卜新能源,主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业务。

       3月27日,蚂蚁金服也入股了一家充电桩运营企业简单充,并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占股33%。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各地方政府针对充电基础设施也将有政策方面的倾斜。3月底,上海市开始对充电桩提供安装补贴。不久前,北京、深圳、成都、山东等地也先后发布了对充电桩的扶持政策。

       资本和政策推手之下,充电桩市场自身也将经历洗牌。

       新基建中的“新”是使充电桩不同于普通基建的关键。云快充CEO田波曾对亿欧汽车表示:“新基建区别于传统基础设施的跑马圈地,更加注重充电设施的运营平台建设,让桩联网、车联网加快融合。”

       未来,充电桩行业离不开大数据、5G等新技术和新领域的协同作用。而这样的工作,不可能仅靠充电运营商一方完成。因此这也不难理解为何之前从未涉水过充电桩市场的蚂蚁金服和宁德时代会纷纷入局。

       而充电运营商在其中,则可以通过充电获取数据,打通出行、生活服务的数据链条,原本单一的充电业务上就多了增值服务,未来的盈利模式也将有着更多元的探索。

       电动汽车充电/?Pexels

       不过,“新基建”地位的确立,并不意味着充电桩未来的发展就能一帆风顺。十三五期间发布的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显示,到2020年底,中国要实现车桩比1:1的目标。截至到2020年2月,这一数字仅达为3.2:1。雪上加霜的是,新冠疫情还在拖累着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2020年实现这样的目标恐怕并不容易。

       虽然当下的行业发展远未达2015规划的目标水平,但亿欧汽车对于充电基础设施行业未来5年的发展仍有巨大的信心。近年来,全球汽车企业开始走向电动化、CTP等动力电池技术走向量产、更多高效的充电场站完成建设、新能源汽车成本逐渐下探、V2G技术距离量产越来越近……充电基础设施行业的活力也将不断提升。

       在今年1月举办的第五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执行副理事长欧阳明高预计,在2025年之前,锂离子电池和燃料电池相关技术都会全方位成熟,电动化拐点来临;同时,新能源发电价格拐点也将到来。

       亿欧汽车预计,在2025年左右,随着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力逐步超越燃油车,充电基础设施市场的发展期也将结束,正式迈向成熟阶段。

       因此,基于新能源汽车的良好发展前景,充电桩作为其配套补能设施也必将随之成长,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

       新基建按下了加速键之后,充电桩的快速布局成为推动新能源车发展的关键因素,但它却不是制约消费者购买的唯一原因。

       (近期,亿欧汽车正在推进《2020-2025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预期研究报告》,欢迎大家交流探讨。)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发展如何?

       作为21世纪的实至名归的“基建狂魔”,中国在高速公路、铁路网建设上拥有世界领先的水平,建造了诸如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三峡、北盘江大桥等世界一流的大型超高难度工程。一系列工程的启动,不仅拉动了内需,也让社会经济进入快速的时代。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老基建的作用逐渐减弱,对于基建投资来说,除了要有让人满意的速度,更需要契合时代的结构。

       也就是最近频繁提及的新基建,包括大力发展5G、AI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教育医疗等。

       4月14日,国家电网公司宣布启动新一轮充电桩建设,计划投资27亿元,新增充电桩7.8万个。作为科技基础工程,充电桩建设不仅是为新能源车提供补充能源,同时也是车联网信息流的重要接口。

       业内认为,国家加快充电桩建设,不仅可以服务于不同的车型,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而且代表着中国技术不断探索发展,大功率充电、有序充电与电网的互动等新技术也在逐渐落地。

       一方面,在疫情影响下,新能源汽车消费受阻,国家相继出台修改汽车准入办法和购置补贴延长两年等政策,同时也需要帮助消费者解决充电难、充电速度慢、续航能力低等问题,最大程度上消除消费顾虑,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

       据统计,截止今年1月,国内充电桩保有量为124.3万个,车桩比约为3.5:1,远低于规划的1:1。而根据初期预测,国内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能在2025年达到700万辆,如果保持目前的充电桩数量,是远远不够的。同时,这也意味着国内的充电桩缺口依旧很大。

       按照“新基建”规划,2020年将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个,到2025年建设超过3.6万个充换电站,以达到全国车桩比1:1。与此同时,各地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以加大对充电桩建设项目的支持。

       对于开启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建设项目,国网方面表示,目前已开工的项目对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带动产业链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开工项目计划建设充电桩2000余个,总设计充电容量109MW,能够为约1.2万辆商用、乘用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将直接带动汽车购置消费30亿元,刺激电源类产品、零配件生产制造、车后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需求。

       此外,根据测算,国网在全年布局的充电桩项目将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过200亿元。

       在业内人士看来,充电桩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大、链条长的特点,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智慧交通、智慧能源等新兴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充电桩建设大规模重启,将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目前国家在大力发展充电桩,行业机遇期显现,优质的产品智能化程度高,未来应该能更好打开市场。”业内人士如是说。

       另一方面,因为汽车产业链比较长,电动汽车是建设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又与能源转型结合起来,是国家大的发展方向。但从去年开始电动汽车市场方面受到一定挑战,滑坡也非常厉害。在疫情期间要拉动内需,‘新基建’的发展、充电设施建设就成为重要的方面。

       今年3月,中央部署加快“新基建”建设,涉及的七大领域中包含了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此后,该领域发展加速。

       业内人士认为,国家电网发力充电桩,一方面是“新基建”带来的“政治任务”。目前油价下跌和新能源汽车销量下滑,使充电桩实现盈利难度加大,这就更加迫切地需要两大电网承担起投资拉动内需的任务。另一方面,相较于其他国企,充电桩建设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与两大电网的业务关联性较强,能够推动电力事业发展,因此,其本身也有动力。

       “建设量大了,布局也更合理。总的投资规模增加,包含充电设备、配套电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带来建桩的招标量增加,相关企业也会从中受益。”业内人士分析说。

       这就是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不同之处,新基建是与产业化应用配套推进的体系化,既承接了传统基建稳增长的属性,又具有助推创新、推动投资效率边际递增的功能。可以预见,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新基建”将持续发力,发挥稳经济和稳就业的效用,充电桩建设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采写?|?汽车有智慧?王得源)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新基建猛药:2020年投100亿建60万充电桩,平均每个桩1.7万元

       近年来,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高歌猛进,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计有850890台公共充电桩,总充电桩(公共+私人)保有量共有178.8万台。在努力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将会刻不容缓地发展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地稳步增长将会促进充电桩需求地扩大,预计到2060年,我国充电桩新增投资额将达到18.15亿元。

交流充电桩占比最高,体现充电桩应用场景情况

       电动汽车充电桩是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提供电力保障的充电设备。

       电动汽车充电桩按照安装方式分为落地式充电桩、挂壁式充电桩;按照安装地点,可分为公用充电桩和随车配建充电桩;公共充电桩又可分为公用桩和专用桩,公用桩面向社会车辆,专用桩面向专用车辆;按照充电接口的多少可分为一桩一充和一桩多充;按照充电桩充电方式,分为直流充电桩、交流充电桩和交直流一体充电桩。

       根据EVCIPA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按充电方式划分,截止2021年3月底,我国交流充电桩数量达到49.5万台。占比为58.17%;直流充电桩数量为35.5万台,占比41.72%;交直流一体充电桩481台,占比0.12%。

       而按安装地点划分,截止2021年3月底,我国随车配建充电桩达到93.7万台,占比为52.41%;公共充电桩为85.1万台,占比达到47.59%。

       由此来看,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为交流充电桩和随车配建充电桩。交流充电桩,俗称就是“慢充”,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即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上的充电机)提供交流电源的供电装置。

       两者结合反映了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多车主也选择更为方便及自由的私人场所进行充电,并且会选择对电池损耗小的慢充桩对车辆进行充电。

中游充电运营成本高,市场集中度高

       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涉及到上游充电桩及充电站建设及运营所需设备的生产商,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壳体、底座、线缆等主要材料供应企业和充电设备生产商;

       中游为充电运营商,负责充电桩和充电站的搭建和运营;

       下游为整体解决方案商,提供充电桩位置服务及预约支付功能或者提供充电桩运营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能够统筹上下游及客户需求,合理布局提供整体的运营方案。

       在电动汽车充电桩产业链中,中游充电运营商是行业潜在入局者较难进入的一个环节,原因在于中游的成本大,需要一定的资金实力。据相关数据统计,充电机、充电模块为充电核心设备,占充电设施总成本的45%-55%。

       其中,充电模块、充电机占充电系统成本近51.76%。打造一个充电站的投资成本为250万元,配电设施成本在160万元左右。

       同时,目前我国电动汽车充电桩市场集中度高。截止2020年底,全国规模化运营商(充电站保有量大于等于100座)仅有25家。截止2021年3月底,无论是在公用充电桩数量、专用充电桩数量、直流桩数量、交流桩数量还是在充电总功率和充电电量方面,前五大运营商均占据了超过79%以上的市场份额。

       整体来看,特来电、国家电网和星星充电占据了主要市场份额,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均超过20%,其中特来电公共充电桩数量最多,达到217054台,占比为25.5%。国家电网和星星充电公共充电桩数量分别为196484台和176367台,占比分别为23.1%和20.7%。

下游应用需求扩张,政策红利释放推进

       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下游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国家政策的指引。

——新能源汽车销量攀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消费者对电动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并且,新能源汽车产业由之前完全靠政策推动,转向了由政策和市场双驱动。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36.6万辆和136.7万辆,分别同比增长9.98%和13.35%。

       2021年1-3月,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53.3万辆和5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2倍和2.8倍。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为45.5万辆和43.3万辆,分别同比增长3.6倍和3.1倍。

       在保有量方面,截止2020年底,全国共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492万辆,同比增长29.13%。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及保有量地进一步增长,对于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需求量也在不断扩张。

——国家政策指导推动

       国内充电桩的快速发展更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大力促进。无论是针对广大消费者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针对机关单位的相关工作展开,近几年的政策都涵盖了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电力接入、充电设施运营等方面,对调动全社会相关资源促进充电基础设施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第一次明确了充电桩行业的政策方向。随后,国家相关部门纷纷出台政策推动充电桩在居民区、办公区及公共区域充电桩的建设,在冲击技术水平以及公共交通、公务用车方面做了不少限定,同时也促进了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发展。

       同时,国家在“十三五”时期中明确规划了充电桩的建设目标:到2020年,中国计划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1.2万座以上,分散式充电桩480万个以上,重点建设选址包括居民小区、单位内部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公共停车场和高速公路服务区,以满足500万辆电动汽车的动力补给。

       发改委根据骨干高速公路网络与各区域新能源交通的发展情况,提出“桩站先行”、“四纵四横”的城际快充网络建设计划。

       在政策和市场双重作用下,国内充电基础设施高歌猛进,已形成较好的产业基础。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计有850890台公共充电桩,总充电桩(公共+私人)保有量共有178.8万台。政策的扶持及相关的财政补贴政策极大的促进了政府和企业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各地响应加快布局,未来发展智能化

——部分城市提高补贴力度,广东建设规模第一

       地方相应国家号召,各地推出的各项与电动汽车充电配套设施相关的政策与规划,将充电配套设施的发展从中央向地方推进。截至2021年3月底,全国共有30个省份出台了充电配套设施相关政策的规划。

       同时,随着充电桩纳入新基建,各市也在设施补贴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公用充电桩运营的补贴力度,上海对公用充电桩运营补贴由2016年的最高200元/kwh·年提高到2020年最高800元/kwh·年;

       北京对2020年5月31日以前投运且未获得建设补助的单位内部公用充电设施给予最高500元/kw的建设补贴,运营部分给予0.1元/kwh补贴,年补贴上限为1500kwh;

       成都2020年对公用充电桩运营根据充电量进行分级补贴,1000万kwh以内补贴为0.1元/kwh,1000-2000万kwh以补贴为0.15元/kwh,2000万kwh以上补贴为0.2元/kwh。

       截止2021年3月底,广东省拥有最多公共充电桩,共计9039台,遥遥领先于其它省份。入围前十大公共充电桩保有量的省份还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山东省、河北省、天津市、四川省和湖北省。

       其中,江苏省、浙江省、北京市和上海市位于第二梯队,公共充电桩保有量超过5000台。山东省位于第三梯队,充电桩保有量为4510台。河北省、天津市四川省和湖北省位于第四梯队。

——“碳中和”背景下,国家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充电桩需求大

       在“十四五”开年之际,国家提出发展碳中和,新能源汽车的推进将有效优化我国能源结构,助力实现碳中和经济。因此,未来国家必将刻不容缓地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伴随着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地增长,充电桩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

       假设未来我国车桩比在2030年达到1:1,则2060年充电桩总量将超过5亿个。综合考虑充电桩的新建需求和更换需求,预计新增累计投资将达到18.15万亿元。

——未来将往“四化”方向发展

       另外,随着电动汽车的逐步推广和产业化以及电动汽车技术的日益发展,电动汽车对充电桩的技术要求体现了一致的趋势,要求充电桩尽可能向以下目标靠近:

       (1)充电快速化

       相比发展前景良好的镍氢和锂离子动力蓄电池而言,传统铅酸类蓄电池以其技术成熟、成本低、电池容量大、跟随负荷输出特性好和无记忆效应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着比能量低、一次充电续驶里程短的问题。

       因此,在目前动力电池不能直接提供更多续驶里程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实现电池充电快速化,从某种意义上也就解决了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短这个致命弱点。

       (2)充电通用化

       在多种类型蓄电池、多种电压等级共存的市场背景下,用于公共场所的充电装置必须具有适应多种类型蓄电池系统和适应各种电压等级的能力,即充电系统需要具有充电广泛性,具备多种类型蓄电池的充电控制算法,可与各类电动汽车上的不同蓄电池系统实现充电特性匹配,能够针对不同的电池进行充电。

       因此,在电动汽车商业化的早期,就应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规范公共场所用充电装置与电动汽车的充电接口、充电规范和接口协议等。

       (3)充电智能化

       制约电动汽车发展及普及的最关键问题之一,是储能电池的性能和应用水平。优化电池智能化充电方法的目标是要实现无损电池的充电,监控电池的放电状态,避免过放电现象,从而达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和节能的目的。

       充电智能化的应用技术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优化的、智能充电技术和充电机、充电站;电池电量的计算、指导和智能化管理;电池故障的自动诊断和维护技术等。

       (4)电能转换高效化

       电动汽车的能耗指标与其运行能源费紧密相关。降低电动汽车的运行能耗,提高其经济性,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充电站,从电能转换效率和建造成本上考虑,应优先选择具有电能转换效率高,建造成本低等诸多优点的充电装置。

       (5)充电集成化

       本着子系统小型化和多功能化的要求,以及电池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的提高,充电系统将和电动汽车能量管理系统集成为一个整体,集成传输晶体管、电流检测和反向放电保护等功能,无需外部组件即可实现体积更小、集成化更高的充电解决方案,从而为电动汽车其余部件节约出布置空间,大大降低系统成本,并可优化充电效果,延长电池寿命。

       ——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2022年国家充电桩政策

       文/白杨

       今天国家电网公布了“新基建”下充电桩的建设规划,拟投资27亿人民币,建设新增7.8万个充电桩,项目分布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湖南、青海等24个省(市),将涵盖公共、专用、物流、环卫、社区以及港口岸电等多种类型。

       在新能源车主息息相关的交通领域,国家电网将建设5.3万个居住区充电桩,和1.8万个公共充电桩。

       增加充电桩基建投资的不光国家电网一家。据发改委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充电桩建设领域投资规模可达100亿元左右,将新增约40万个私人桩,和20万个公共桩。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充电设施网络,覆盖404个城市。到2019年底,全国充电桩总数共122万个,其中公共桩52万个,私人桩70万个。

       按照现有基数来看,2020年新增约60万个充电桩,增长幅度高达50%。如果投资项目顺利实施,2020年底,国内将拥有约180万个充电桩。

       180万个充电桩够用吗?

       截止2019年12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381万辆,占汽车总保有量的1.46%。虽受疫情影响,但考虑到新能源汽车补贴延期,及市面优秀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增加,202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或将与2019年持平。

       预计2020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相对180万个充电桩,比例约为2.78:1,即1个充电桩将负担3辆新能源汽车。

       这与《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的1∶1车桩比例目标相比,依然存在差距。

       此外国内充电桩还存在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从地域分布上来看,公共充电桩建设保有量排名靠前的地区主要有江苏、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排名前10的地区充电桩建设占比达74%。

       而在大部分中西部城市充电桩密度较低,乡镇及农村地区甚至完全没有充电设施,这对新能源汽车在这些地区的普及带来了障碍。

       由此来看,即便在新基建浪潮下,充电桩的增长速度已经达到了50%,依然无法使充电需求得到满足。

       充电桩的普及除了需要国家电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国家队的积极投资,还需要从政策方面给予更多补贴,吸引更多力量参与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中来。

       新基建的“新”还体现在哪里?

       新基建下的这波充电桩建设浪潮,如果仅仅是数量和密度的增加,还不能称之为“新”。新基建的“新”还体现在充电数字化建设,实现单个充电桩到即时互联的充电网络的升级。

       据企查查上的信息显示,我国共有充电桩相关企业7.7万家,各家标准不同意,信息不共享,非常影响用户的使用便利性。

       新基建将推动充电数字化建设,将所有的充电桩资源纳入网络,构建即时互联的充电地图,方便用户能够清晰了解最近可用的充电桩。在数字化运营上,提高充电桩的自我诊断自我上报能力也极为重要,这可以避免掉用户赶到充电桩后,发现无法使用的乌龙事件。

       在新基建的投资引导下,我国充电桩的数量和质量都会快速提升,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而言,无疑是最大的利好。

       但就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而言,在发展充电桩建设的同时,也应当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优化,促进汽车行业实现碳中和目标,切合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初衷。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法律分析:

       节能减排

       节能减排是当前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最重要、最经济的手段。其中压减高耗能行业产量、调整生产结构是主要的实现方式,从这个层面上讲,我们认为“碳中和”将带动周期行业展开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

       作为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最大行业,钢铁产量的压降成为今年“碳中和”行动中的较明确目标。在2020年12月28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部长肖亚庆表示,“要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节点,实施工业低碳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钢铁行业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要坚决压缩粗钢产量,确保粗钢产量同比下降。”2月8日,工信部发表文章《继续奋斗勇往直前开启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进一步强调要“确保2021年全国粗钢产量同比下降。”

       在全国的号召下,重点地区迅速跟上脚步。唐山在3月初发布了《3月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月方案》,提出3月10日前要“关停燕山钢铁、唐钢不锈钢、华西钢铁、荣信钢铁共7座450立方米高炉”、“关停新宝泰钢铁全部生产设备”等。此后,唐山进一步出台《关于唐山市钢铁行业企业限产减排措施的通知》,要求7家钢铁企业3月20日0时至6月30日24时执行限产50%的减排措施;7月1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执行限产30%的减排措施。其余16家钢铁企业,3月20日0时至12月31日24时执行限产30%的减排措施。直接对全年钢铁行业排放情况作出约束。

       除钢铁之外,各地对电解铝、烧碱、水泥、甲醇等高耗能产业的监管和限制措施也正提上日程。例如,内蒙古表示若非必要,2021年起不再审批20种高耗能产业的新增产能项目;山东在2月22日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则提出,将对高耗能行业分类划定加严“标准线”,对达不到标准的产能限期关停,加速落后产能市场出清。

       除了直接压降、禁止新增产能外,差别电价改革也是多个省份进一步收紧碳排放的重要措施。比如,江苏直接对钢铁企业进行电价调整。20年10月,江苏印发《关于对钢铁企业实施超低排放差别化电价政策的通知》明确,自2021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全省未按国家及省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完成“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清洁方式运输”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和评估监测的钢铁企业,以及改造后未达到超低排放要求的钢铁企业,生产用电价格在现行目录销售电价或市场交易电价的基础上,实行分阶段分层次加价。

       再比如,内蒙古2月4日发布《调整部分行业电价政策和电力市场交易政策》:继续对电解铝、水泥、钢铁行业执行阶梯电价政策;严格按照国家规定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水泥、钢铁、黄磷、锌冶炼8 个行业实行差别电价政策。

       甘肃省2月24日发布《高耗能行业执行差别电价管理办法通知》,要求2021 年3 月31 日前完成本地区首次执行差别电价企业确认工作。对钢铁、铁合金、电解铝、锌冶炼、电石、烧碱、黄磷、水泥等八个高耗能企业,按照允许类、限制类、淘汰类,执行差别化电价。

       除了对制造业部门碳排放提出要求外,建筑业也是重要的压降对象。根据2020年7月住建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印发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的通知》,到2022年,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

       在住建部行动方案的框架下,各地也均结合自身条件进一步细化了具体目标,比如山东在2021年住房城乡建设会议上,明确提出“全年新增绿色建筑8000万平方米,新开工钢结构装配式住宅100万平方米。”;河北省要求,2021年,“全省城镇新建绿色建筑占比将达90%以上”。

       能源替代

       站在当前的时点看,要加快减少碳排放,去除周期行业过剩产能是短期可行高效的选择。但新能源行业目前仍处生命发展周期中的成长期,随着行业走向成熟和扩张,能源替代将有望在中长期成为我国减少碳排放的第一驱动力。

       首先,对于减少煤炭消费的重要难题,不少省份立下了“军令状”。比如,煤炭大省山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了要“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进煤碳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碳消费减量等量替代。”;浙江提出目标,“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高到20.8%,煤电装机占比下降2个百分点”;山东直接要求“2021年,煤炭产量稳定在1.1亿吨左右”;上海则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研究推进吴泾煤电等容量异地替代”。

       而新能源的发展已经成为了各省近年来的重点工作。在各省披露的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有超过10个省市把发展新能源作为2021年的工作重点内容。比如辽宁指出要“科学编制并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支持氢能规模化应用和装备发展。”;广东“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天然气、风能、太阳能、核能等清洁能源,提升天然气在一次能源中占比。”;吉林“加快风电、光伏制氢产业化、规模化应用。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群。”等等,海南更是直接要求“清洁能源装机比重提升至70%,实现分布式电源发电量全额消纳。”

       而在最高行动纲领的指导下,多地的清洁能源细化工作方案也陆续出台,尤其是资源禀赋天然具有优势的地区。山西省早在20年11月和12月就先后发布《山西省风电装备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和《山西省光伏制造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辽宁也已制定出到2025年风电项目和光伏发电项目的建设工作方案。

       与消费端更为相关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是各地十四五计划、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重点内容。比如上海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汽车行业比重达到35%以上。”;北京的“十四五规划”中制定目标为“推动存量燃油汽车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保有量力争达到200万辆。优化充换电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氢能源汽车加氢站规划建设。”;江西省两会报告中提出“加快充电桩、换电站等建设,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海南要求“推广清洁能源汽车2.5万辆,启动建设世界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等等。

       部分发达地区先行一步,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具体发展计划。上海明确到2025年,本地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20万辆,产值突破3500亿元,占全市汽车制造业产值35%以上;浙江的目标则是,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达到15%左右;北京更是率先制定计划推广更为清洁、高效的氢燃料电池汽车。

       技术升级

       要实现碳中和,除了节能减排、能源替代等降低碳排放的做法外,还需要增加碳吸收,也就是增加碳汇、发展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最终实现碳排放和吸收量的平衡。事实上,短期来看,依靠减少碳排放能够更快实现“碳达峰”,而中长期来看,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增强碳吸收能力才是关键。因而地方政府更需要提前布局,在更长的时间维度里通过科技赋能向最终目标迈进。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与自治区能源局在今年1月召开协同合作座谈会并签署双方建立协同工作机制协议。协议双方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共同提出大规模储能、氢能、碳捕集封存利用等领域前沿技术攻关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海南则直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十四五”期间海南将“实施碳捕集应用重点工程”。部分企业,如国家电网的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也指出,要“推动氢能利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等技术研发”。

       此外,推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在节能、清洁能源领域的创新融合,也能够有效提升减排效率。山西已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开展能源互联网建设试点”。2月2日,山西省朔州市就原则同意《朔州市能源互联网试点建设方案(草案)》。天津更是先行一步,滨海能源互联网综合示范区在去年底已全面进入建设阶段。

       而除了传统行业的数字化,科技企业也陆续做出了气候承诺。比如,腾讯在今年1月宣布启动碳中和规划。“腾讯也已加快推进碳中和规划。我们还将加大探索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前沿科技在应对地球重大挑战上的潜力,大步推进科技在产业节能减排方面的应用。”

       生态碳汇

       另外,提升生态碳汇能力,也可以增加碳吸收。具体来说,就是要不断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增强绿地、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的吸碳固碳能力。对此,部分省份也已提出了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目标,比如北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要使森林覆盖率达到45%,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2%“;辽宁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称要”营造林202万亩,提升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实施山水林田湖草修复治理,全面推行林长制,加强生态环境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等。

       健全配套

       此外,还有部分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我们认为,要更好地实现“碳中和”目标,搭牢碳中和配套设施,推动并完善碳交易市场、输电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是不可或缺的。

       全国碳交易将于6月底前启动。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与9省市政府签署了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和运维工作的合作协议,明确由上海市牵头承担全国碳交易系统建设,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开展过程中,计划于2021年6月底前启动全国碳交易。

       多地明确将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2月1日,生态环境部颁布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正式施行,宣告了中国碳市场进入“第一个履约周期”。目前我国的碳交易试点中,上海、天津、湖北、重庆在2021年政府报告中均提及要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广东则强调深化碳交易试点。同时天津在2020年新修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将进一步严格对于碳交易市场的管理。

       国家电网发布行动方案,将完善输电设备建设以适应能源结构的优化。3月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到将加强输电通道建设,提升已建输电通道利用效率,推动建立跨省区输电长效机制,优化送端配套电源结构,提高输送清洁能源比重。国网规划,到2025年,公司经营区跨省跨区输电能力达到3.0亿千瓦,输送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0%。

       2、我国碳中和推进路线特点

       总结各地各部门出台的政策来看,碳中和在我国的推进将呈现出以下的特点:

       首先,碳中和作为全国性的中长期的重要工作目标,在推进上必然存在节奏的前后。从各地政府政策重心看,近两年为实现“碳达峰”,节能减排领域的政策力度明显更大,比如工信部今年要求压降钢铁产量,多地严禁新增高耗能产能,可以说对于传统周期行业的影响类似一轮供给侧改革。而能源替代也在同步推进,风电、光伏等有望在未来五年迎来加速发展期,但由于目前新能源产业仍在成长期,能源替代或将在更长的时间维度上发挥作用。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则主要从几个较发达省份开始,逐步拓展到更多地区。相比之下,技术升级才是长期能不能实现目标的关键,但从政策上看,布局仍在初期,需要进一步加大政策出台的速度和力度。

       其次,由于各地区的碳排放现状差异较大,各省乃至各城区预计将分批次、分行业实现目标。比如上海、海南、江苏等地宣布,要在全国计划表前率先实现碳达峰;而北京的十四五目标已提前定位为“碳排放稳中有降”;天津则提出推动钢铁等重点行业率先达峰和煤炭消费尽早达峰;还有部分省份,如福建已经开始探索试点先行,要求部分城市率先实现碳达峰。

       再者,受资源禀赋以及产业结构等多重因素差异的影响,各省当前的政策重心也各有不同。比如,煤炭大省山西大量笔墨着色在煤炭行业,抓好煤炭消费是其当前的“碳达峰”行动重心;东北地区则拥有一定资源优势,也较早地为风电光伏行业发展定下具体发展目标;汽车消费大省北京、上海等均制定了更细化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实践方案,甚至开始推广氢燃料汽车;浙江则是首个提出“开展低碳工业园区建设和零碳体系试点”的省份等等。

法律依据

       《欧洲气候法》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出2030年新目标;到2021年6月,评估并在必要时建议修订所有相关政策,以实现2030年的额外减排量;从2023年9月开始,此后每5年评估欧盟和各成员国采取的措施是否与气候中性目标和2030年—2050年行动路线保持一致。此外,欧盟委员会将有权向行动不符合气候中性目标的成员国提出建议,成员国将有义务适当考虑这些建议或提出解释;各成员国也应制定和实施适应战略,增强气候防御能力并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

       好了,关于“北京在今年将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北京在今年将首次大规模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